您所在的位置:疾病大全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 >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 草木毒菌
桐油
    毒理   
    桐油内含的桐酸对黏膜有剌激性,吸收后可损害肝、肾。桐油的外观易与食用植物油相混淆,极易误食中毒。误食纯桐油,由于剧烈地呕吐,故吸收较少。若食用油中混有桐油,长期少量食用,可引起亚急性中毒,由于桐油全数被吸收,有时中毒症状反较严重,并可致死。
    临床表现   
    (1)潜伏期急性中毒较短暂,亚急性中毒则时间较长。
    (2)中毒表现:①急性中毒:食后迅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渴、头晕;严重者便血、呼吸困难、惊厥,尿中出现蛋白质、管型及红细胞;原有肝损害者,可使症状及肝功能损害加重;急性中毒者若能及时处理,多能迅速恢复;②亚急性中毒:先出现恶心、上腹部不适、胃部烧灼感、腹泻等胃肠刺激症状,持续1~4周(多数2周)后出现下述毒物吸收后的症状:下肢浮肿,并可逐渐延及全身;周围神经炎样症状如肢体酸痛、四肢发麻、下肢触觉和痛觉减退,腱反射正常或亢进或减弱;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皮肤潮红、灼热,可出现紫红色斑纹;少数病例肺部有啰音,肝脏肿大,心脏听诊可能出现奔马律,多死于心力衰竭;患者无急性中毒时的肾脏功能改变。
    食油中混有桐油的检验测定法:①亚硝酸法:取待检油5~10滴置于试管中,加入石油2m1,使油溶解,必要时过滤,于滤液中加亚硝酸结晶少许,并加5mol/L硫酸1ml,振摇后放置;如系纯净的食用植物油,则仅产生红褐色一氧化氮气体,油液仍然澄明;若食用油中混有桐油时,油液层则呈浑浊,并出现黄色絮状物;如系纯桐油则全部凝结成絮状团块,初呈白色,放置后变为黄色。②硫酸法:取油样数滴置白瓷板上,加纯硫酸1滴,食用植物油与硫酸接触部分呈橙黄色至褐红色;如有桐油混杂时,则呈现血红色凝块而表现绉缩,颜色逐渐加深,用玻棒搅拌则粘结成团,似软稠浸膏状态;本法可检测出食用植物油中混杂的3%~5%的桐油。
    急救处理   
    1.急性中毒
    (1)刺激咽部催吐。
    (2)予温水洗胃。
    (3)灌入稠米汤、藕粉或稀面糊以保护胃黏膜。
    (4)静脉补液,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
    (5)对症处理。
    2.亚急性中毒
    (1)停食混有桐油的油类。
    (2)水肿:予氢氯噻嗪25~50mg/次口服,每12小时1次;或其他利尿剂。
    (3)心力衰竭:常规予洋地黄毒苷治疗。
    (4)周围神经炎:常规肌内注射维生素Bl和维生素B12。
    (5)对症处理。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收藏此文】【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编:马桑和毒空木
下一编:乌头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