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疾病大全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 > 消化科 > 消化道溃疡 > 辅助检查 > 胃镜
胃镜发展简史
    内窥镜起源于100年前,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以当时所用器械的主要特征为标志。  
    硬式内镜阶段(1806~1932):硬式内镜由德国人Philipp Bozzini首创,由一花瓶状光源、蜡烛和一系列镜片组成,主要用于膀胱和尿道检查。1895年Rosenhein研制的硬式内镜由3根管子呈同心圆状设置,中心管为光学结构,第二层管腔内装上铂丝圈制的灯泡和水冷结构,外层壁上刻有刻度反应进镜深度。1911年Elsner对Rosenhein式胃窥镜作了改进,在前端加上橡皮头做引导之用,但透镜脏污后便无法观察成为主要缺陷,尽管如此,Elsner式胃镜1932年以前仍处于统帅地位。  
    半屈式内镜阶段(1932~1957):Schindler从1928年与优秀的器械制作师Georg Wolf合作研制胃镜,最终在1932年获得成功,定名为Wolf-Schinder式胃镜。之后,许多人对其进行了改造,使之功能更为齐全,更为实用。  
    纤维胃镜阶段(1957年至今):1954年,英国的Hopkins和Kapany发明了光导纤维技术。1957年,Hirschowitz及助手在美国胃镜学会上展示了自行研制的光导纤维内镜。60年代初,日本Olympas厂在光导纤维胃镜基础上,加装了活检装置及照相机,有效地显示了胃照相术。1966年Olympas厂首创前端弯角机构,1967年Machida厂采用外部冷光源,使光量度大增,可发现小病灶,视野进一步扩大,可以观察到十二指肠。近10年随着附属装置的不断改进,如手术器械、摄影系统的发展,使纤维内镜不但可用于诊断,且可用于手术治疗。 特点:纤维胃镜镜身柔软,有充分的可弯曲型。便于操作;导光性能优良,利于照相;视野广阔,基本没有盲区;具有活检管道;患者受检时的痛苦及危险性均很小.以后主要的改进包括:设计出前视、侧视、斜视内镜;增加可转动方向和角度;增加注气注水吸引;摄影配套器械的改进和增加等。  
    电子胃镜时代(1983年以后):1983年Welch Allyn公司研制成功了电子摄像式内镜。该镜前端装有高敏感度微型摄像机,将所记录下的图像以电讯号方式传至电视信息处理系统,然后把信号转变成为电视显像机上可看到的图像。不久日本Olympas厂即推出相应型号胃镜,并占据大部分市场。 特点:电子胃镜图像清晰,且可通过视频处理对图像进行一系列加工,进行贮存和再生,利用研究和教学,因而更具优越性。其耐久性也优于纤维胃镜。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收藏此文】【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编:做胃镜真的很辛苦吗?
下一编:消化内镜的现状与展望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