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疾病大全首页 > 疾病大全 > 五官科 > 眼科 > 近视
近视眼非手术疗法2
    OK镜
    角膜塑形(ok镜)治疗近视
  角膜塑形技术(orthokeratology)是近几十年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手术治疗近视的方法,通过配戴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 RGP)来增大角膜表面曲率半径,达到减低角膜屈光度的目的。随着RGP镜片的更新换代,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快速性进一步提高。 
1、发展历史
  40年代未,美国眼镜师Kevin Tuohy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制成了角膜接触镜,配戴时镜片要比角膜中央少1~2D的屈光度,以保证泪液流经角膜与镜片之间,起提供氧气与冲刷代谢物的作用。但由于透气性差,当患者取下镜片换上原度数框镜时,出现了视物模糊现象。Newton Wesly博士认为原因之一是较角膜屈光度小的镜片使角膜中央变扁平了。这一现象导致了角膜塑形的发展。随后,Charles May与stuart Grant博士等创立了角膜塑形技术。当时,他们所用的是一种用PMMA制成的圆形大直径(10mm)、大光学区(8.4~8.6mm)的May-Grant镜片,这是第一代镜片。由于透氧率(Dk值)低,每次戴镜时间短,治疗时间长达18个月,平均只能减少1~2D,而且每变化1D就要换镜片。到60年代,己有相当数量的近视患者获益于这一技术,也包括一些圆锥角膜患者。随着材料工业与接触镜工业的发展,1971年leonord Seidner博士开发了首批硅醋酸盐RGP镜片polycon,酸酯丁酸纤维素(CAB)等其它透气材料,使RGP的透氧性较PMMA明显提高,Dk值超过100,每次戴镜时间明显延长。1989年,Richard Wlodyga博士与Nick Stoyan运用逆几何学镜片创立了速效角膜塑形技术。这是一种不规则几何型镜片,分基弧、次级弧和周弧三部分。他们认为,如果镜片后表面的次级弧较基弧陡,可加快角膜形状发生改变的速度。该方法使治疗时间缩短为2~6个月,期间也需要换镜片,平均能减少1~3D,角膜塑形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也随之提高,这是第二代镜片。1996年,美国验光师Reim博士在第二代镜片的基础上设计出有专利的Dream Lens,即第三代镜片,分光学弧、配戴弧、线弧和周弧四部分。光学弧比角膜中心屈光度少3~6D,紧贴角膜,其它弧的参数根据光学弧来计算。配戴弧较陡,使镜片中心固定较好,线弧与旁中央角膜表面平行,周弧比线弧平坦,以便泪液流经镜片后。近来,在Ortho-K镜片的基础上,改进成Ortho focus镜片,它们和Dream lens镜片的不同点,主要在于配戴弧与线弧的光学参数。这样,有效性、安全性和快速性进一步提高,80%的患者在3个月内减少了5D,80%的患者镜片一片到位。

2、基本原理
  May博士认为,角膜Bowman氏层的胶原纤维可以随意弯曲,但不会伸缩。当近视患者配戴角膜接触镜时,可发生角膜曲率的变化或再分布,有球面化的倾向。如果镜片按照角膜中央的曲率值配制,配戴一段时间后,镜片与角膜顶点部吻合,中央区接触,周边部空隙,角膜中央由于受压而变扁平,近周边部因受力较小而突出变陡。逆几何学镜片比球镜更易使角膜变平。进一步的效果可通过改变各弧的直径及曲率半径来达到。

3、仪器设备
  开展角膜塑形技术治疗近视所需仪器设备如下:
(1).电脑验光仪。
(2).角膜曲率计。
(3).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图像分析系统(CCT)。
(4).Placido氏盘。
(5).非接触眼压计(NCT)。
(6).A型超声波。
(7).角膜内皮细胞检查仪。
(8).镜片弧度测定仪。
(9).镜片度数测定仪。
(10).镜片打光、修改机。

4、适应症
  角膜塑形技术适用于所有年龄,排除其它眼疾,以中低度近视为佳,散光度数小于近视的一半者,亦适用于其他屈光手术后有残余近视的患者。

5、基本方法
(1).彻底的眼科检查,排除其它眼疾。
(2).记录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眼压、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轴及视力。
(3).根据患者角膜资料,电脑分析设计后定制镜片。
(4).由技师教会戴取,每天戴8小时,以睡觉时戴为好,因为此时眼球转动少。戴镜后第一天复查,以后定期复查,每次记录上述检查项目。注意观察荧光素区类型,以光学弧区元荧光素,配戴弧区有荧光素,线弧区元荧光素,周弧区有荧光素为适宜。如有问题,可请技师修整。一般3~6个月后达到最佳裸眼视力,稳定3~6个月后可根据各人情况减少戴镜时间和频率。如有反复,可再延长戴镜时间。

6、并发症:
(1)重影,均发生在-5.26D--9.0D组患者中,多在继戴一周后消失。
(2)角膜上皮点状脱落:多在次日复查时查出,在戴镜前及次日晨起床后滴用人工泪液,当日FL转阴。
(3)视力回退:一般由于每天戴镜时间少于8小时。减少用眼,戴足时间可控制回退。
(4)感染 

7、问题与展望
角膜塑形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亦有其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预测性较差。 Teig认为用角膜偏心率决定镜片的参数可以提高矫治的精确”性。如果对屈光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偏心率、角膜厚度、眼球硬度及眼压等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建立数学模型,依此来决定镜片的各项参数,精确性及预测性可以更好。由于需要较长的戴镜时间,患者的依从性会下降,已有报道用透明质酸酶软化角膜可加速角膜塑形,缩短戴镜时间,增加效果的持久性。戴镜对眼球造成的其它生理和病理性改变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评价:OK镜治疗能提高功能性视力,降低现有的近视度数,防止近视的持续加深,避免视力的快速退化,是目前唯一的免开刀,有效的治疗近视方法。OK镜在我国开展一年余,我国仅限于应用,没有 OK 镜的技术资料,故无法进行全面了解与有效比较。虽然美国FDA (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已批准个别材料用于角膜矫形,但仍持保留态度,确认目前上市是非法行为,并告诫专业人员及患者,不要盲目使用。此治疗目前并不成熟。优点:夜间配带,白天摘镜,运动不受影响;美观;可矫正小于300度的近视,散光小于150度;可为7岁以上的人配戴,年龄限制少。缺点:降低近视范围有限;难以预测效果、判断副作用及其他;效果不稳定或波动性,而且即便治疗稳定后仍需间断戴镜维持;一旦停戴,视力迅即回退;对镜片的了解不够,治疗缺乏个性化,难免治疗不满意;有“眼镜视朦”现象,即停戴 OK 镜后在短时间内眼镜也不能戴;镜片清洗与装卸难易程度同软性角膜接触镜;配带初期常有角膜炎发生。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收藏此文】【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编:近视眼非手术疗法1
下一编:疑难性弱视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