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疾病大全首页 > 疾病大全 > 其他 > 寄生虫 > 其它
流行性出血热相关知识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病理为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伤。临床表现以发热、广泛出血、低血压和肾脏损害为特征。主要并发症有急性心衰、支气管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高峰(5-6月、10-12月)和单峰(秋冬)两种。鼠类是主要传染源,虫媒和鼠排泄物是主要传播途径,青壮年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本病属中医“冬温”、  “伏暑”范畴。
[临床表现]
    1.潜伏期平均1周。
    1。病程发展可分5期。
    (1)发热期: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一般在39℃—40C之间,呈弛张热,伴头痛、身痛、视物模糊、羞明、恶心、呕吐、腹泻、口渴等症,上胸部潮红,球结膜充血、水肿,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此期约5-6日。
(2)低血压期:一般于病程4—6日出现。血压下降,出现休克,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可出现心力衰竭。此期持续约1-3日。(3)少尿期:约出现于病程第5-7日。胃肠道症状、神经症状及出血现象明显,尿量明显减少,可出现酸中毒、尿毒症、心衰和肺水肿。此期一般持续1-4日。
    (4)多尿期:一般出现于病程第10—11日。尿量显著增加,全身症状好转。此期持续约数日至数周。
    (5)恢复期:一般于病程第4周开始恢复。
[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2.上述典型症状与体征:高热,皮肤、黏膜广泛出血,休克、肾功能损害等。
    3.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以及淋巴细胞增多,可有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少。
    (2)尿常规:可见红、白细胞,蛋白及管型。
    (3)特异性血清学检查:常用有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凝抑制试验、酶标iSA组化试验等。
    (4)特异性IgM阳性有确诊价值。
    4.本病应注意与败血症、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溃疡病出血等鉴别。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发热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氢化考的松200mg,加入液体中静滴,每日1次,用3-4日;免疫制剂如环磷酰胺、植物血凝素治疗。
    (2)低血压期: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选用5%碳酸氢钠加人补液中;休克、心衰参考有关章节。
    (3)少尿期:应用利尿剂;抗凝治疗;透析治疗;对症治疗:出血者输全血及血小板。抽搐者用安定、非那根等镇静。继发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
    (4)多尿期:注意补液及补钾。
    2。中医药治疗
    (1)发热期:高热恶寒,头身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有广泛出血。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化湿。
    方药: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淡竹叶15克、牛蒡于10克、薄荷10克、杏仁10克、薏苡仁30克、蔻仁6克、半夏lO克、川朴10克,黄芩10克、藿香10克、滑石(包煎)30克。
    若壮热不恶寒,烦躁神昏,斑疹外发,出血者。
    治法:清热解毒,清营凉血。
    方药:生石膏(先煎)60克、知母1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水牛角(先煎)15克、元参15克、生地30克、紫草15克、白茅根30克、钩藤30克、板蓝根30克。
    (2)低血压期:身热骤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肌肤湿冷,倦卧少言,脉沉细微。
    治法:益气养阴,回阳救逆。
    方药:人参15克、麦冬30克、五味子10克、熟附子10克、生黄芪30克。
    若仍有高热者,加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清心开窍醒神。
    (3)少尿期:尿少或尿闭,萎靡嗜睡,口干饮少,水人即吐,舌红无苔,脉细无力。若伴呕吐恶心,腹胀腹泻,嗜睡昏迷,全身浮肿者。
    泊法:清泄湿热,利湿解毒。
    方药:生地30克、木通10克、泽兰15克、泽泻15克、大黄10克、元明粉6克(冲服)、桃仁10克、葶苈子15克、川牛膝15克、茯苓30克、猪苓15克、瞿麦10克、路路通30克。
    若为肾阴枯竭者。
    治法:滋肾生津,育阴利水。
    方药:知母10克二黄柏10克、生地30克、山萸肉20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泽泻15克、猪苓15克、阿胶(烊化)10克、滑石(包煎)30克、泽兰30克、丹参30克、元参15克。
    (4)多尿期:小便频数量多,口渴多饮,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淡,脉沉细弱。
    治法:健脾补肾固摄。
    方药: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枸杞子15克、杜仲15克、菟丝子15克、熟附子10克、肉桂3克、太子参15克,黄精15克、炙甘草6克、五味子10克、履盆子15克、桑螵蛸15克、生黄芪30克。
    (5)恢复期: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少气懒言,舌淡脉细。
    治法:健脾补肾。
    方药:太子参10克、生黄芪30克、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山药15克、泽泻10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黄精15克、石斛15克、砂仁(后下)5克、神曲10克。
[预防与调养]
    ].预防传染。
    1.发热期、多尿期、恢复期注意增加营养,少尿期控制入水量。
    3.休息。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收藏此文】【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编:我国人体食源寄生虫病呈明显上升趋势。
下一编:外阴象皮病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