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疾病大全首页 > 疾病大全 > 其他 > 寄生虫 > 其它
引起急性传染病原因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本病广泛流行于亚欧等许多国家,我国为重疫区。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又名汉坦病毒,在我国主要由鼠携带本病毒,其他动物包括猫、猪、狗、象、家兔也可携带。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五种: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及虫媒传播等,本病四季均可发病,但有明显高峰季节,以每年八月至次年1月份和3-5月为高峰,本病发病有一定周期性,一般相隔数年有一次较大流行,人群普遍易感,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工人发病较多,本病的隐性感染率为2.5%-4.3%。


         流行性出血热的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5期经过。起病急骤,常为突起高热,体温达39-40oC,伴头痛、腰痛、眼眶痛等中毒症状及面红、颈红、胸红等皮肤充血征,重者呈酒醉貌,还可在腋下和胸背部出现条索点状或搔抓样瘀点,眼结膜可出现片状出血,少数患者可有鼻出血、咯血、黑便或血尿,多数患者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或腹痛、腹泻等胃肠症状,尿检可见蛋白及管型,继之可出现血压下降,尿量减少,一般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重者可出现头晕、烦躁甚至昏迷、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和出血现象加重,如患者能平稳度过少尿期,发病一周左右进入多尿期,此时尿量明显增加,一般每日尿量可达4000-8000ml,此期处理不当可继发休克及水、电解质紊乱。经过多尿期后尿量逐步恢复为2000ml以下,精神、食欲基本恢复,体力完全恢复一般尚需1-3个月。

本病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尤以血中检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有诊断价值,本病的预后与病型轻重,治疗迟早及治疗措施是否正确有重要相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并发症。


         我院作为临汾市唯一一所传染病防治机构,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独到的经验,并可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有助于早期和非典型患者的诊断。


         冬去春来,又到了出血热的多发季节,在此我们提醒大家:如有相似症状及早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收藏此文】【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编:外阴象皮病的临床表现
下一编: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感染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