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疾病大全首页 > 疾病大全 > 其他 > 身体常见症状 > 头痛 > 治疗原则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方法

    对于病程较短,疼痛较轻的患者,可采取休息、头颈部针灸、牵引、理疗同时配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一部分病人的病情可好转。但对按摩要慎重,许多病人经按摩后病情加重,有的还发生严重损伤。


(二)、颈椎旁病灶注射
    
    在第2颈横突穿刺注射消炎镇痛药物,对多数颈源性头痛患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药液在横突间沟扩散可流到第1、3颈神经及周围软组织内,发挥消炎、镇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由于药液直接注入病灶区域,疗效较好。

    操作方法:患者可取坐位或仰卧位,第2颈椎横突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距乳突下端1~2 cm,坐位时相当于下颌角水平。先确认穿刺点作好标记,皮肤常规消毒,在穿刺点垂直进针,对于椎旁压痛明显者,每进针0.5~1 cm 注射2 ml 药液,针尖触及横突后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流出,分次注射药液,并注意观察患者呼吸、意识改变。注药时患者常有向头部放散感,数分钟内疼痛减轻或消失,并觉患侧头部“轻松”。有枕部及头部压痛者,应同时进行压痛点注射治疗。

    药物:笔者使用的药物为,2%利多卡因2.5ml+强地松龙15~25mg+来比林450mg+生理盐水至20 ml。对有头颈部麻木感者,可加胞二磷胆碱250~500 mg。每6~7天治疗一次。有效者应在4~6 次治愈。如果不缓解,需查原因,行其它冶疗。

    注意事项:第2颈椎横突的定位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且邻近有许多重要神经、血管,应由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治疗。椎动脉在第2颈椎向外侧转折后上行,椎动脉孔向处侧开口,进针时易刺入。在进针时要分段多次回吸,严防药物误入椎动脉,注药时应先注入少量试验量,观察无不良反应后再分次缓慢注射。注射过程中要反复询问患者的感受,以及时发现不良反应。有时药物向前流至颈上交感神经节出现一过性Horner's综合征, 可增强疗效。操作中应严防药物误入蛛网膜下腔。

(三)、颈部硬膜外腔注射

    经颈椎旁及头部压痛点注射治疗效果不佳者,多系病变位于椎管内,以椎间盘源性神经根炎多见,椎旁注射的药液无法到达病变部位。可选用颈部硬膜外腔注药法。对于单侧疼痛者,可在第2、3颈椎棘突间隙穿刺,将针口斜面转向患侧置管,也可在第5、6颈椎棘突间隙穿刺,向头侧置管注药治疗。


(四)、颈神经毁损治疗及手术治疗

    经各种非手术治亦无效者,多有椎管内骨性异常改变卡压神经根,应考虑外科手术活疗。对有手术禁忌症,或手术危险性较大的患者,经患者同意,可采用颈神经乙醇阻滞,治疗应在X光透视引导下进行。还可采用射频热凝术毁损颈神经后支治疗。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收藏此文】【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编:血管神经性头痛治疗
下一编:偏头痛的各种治疗方法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