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求医问药 > 家庭医生 > 小病自疗 > 儿科疾病
败血症(新生儿)
http://www.piccc.com ] 点击数: 【字体: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新生儿期病原菌侵入血循环后,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使新生儿出现严重感染中毒症状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有时在体内产生多处病灶,造成全身感染。本病多属中医“胎热”、“胎毒”或“疮毒走黄”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新生儿败血症是外感毒邪,侵及营血所致.其病机为新生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不固,易为毒邪所侵,化火化热,进入背血,内陷心包。若正气旺盛,则邪正相搏,出现壮热神昏,抽搐等心肝两经的证候:邪毒入血,耗血动血,则有出血倾向。若正不胜邪,邪盛正虚,耗津灼液,便出现阴虚火旺的表现,邪毒内陷,阳气衰败,则有面色青灰,四肢厥逆,呼吸微弱,脉徽欲艳等阳气外脱的危候.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病机理系新生儿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缺陷,易于发生感染且不易局限。感染途径可为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及产后感染.病原茁的种类随着抗生素的发展及应用不断变化,以葡萄球菌为常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次之。
    本病病理变化为全身多系统损害。细菌毒素可致全身实质细胞变性和坏死:毛细血管损伤可出现皮疹、瘀点或瘀斑。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注意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足够的热卡,及时纠正酸中毒及缺氧,局部病灶如皮肤及脐部的处理。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邪毒炽盛
    起病急骤,壮热烦躁,常伴黄疽、紫斑,肝脾肿大,小便深黄,大便秘结,甚则昏迷惊厥,舌红绛,苔黄,指纹紫滞。指纹紫滞。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
    [方药]  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6~12克,知母3~7克,水牛角12克,生地、黄连、淡竹叶、丹参、连翘、麦冬各2—7克。黄疸重者,加茵陈、焦栀子、制大黄;大便秘结者,加玄明粉;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苔厚腻色黄或黄白相兼者,属湿热蕴结,脾胃失和,用茵陈、滑石、木通、白豆蔻、竹茹,藿香,高热惊厥者,加琥珀(o.3克,研末冲服)、蝉蜕、白僵蚕、地龙,高热神昏者,加紫雪丹或羚羊角(o.2克,研粉或磨汁冲服),昏迷抽搐者,加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或清开灵注射液静滴。
    2.邪热伤明
    发热稽留,午后尤甚,口干舌燥,烦躁,神倦,舌光红,有裂纹。
    [治法]  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  清营汤加减:生地黄、玄参、麦冬、淡竹叶、丹参各6克,金银花、连翘各12克,黄连3~7克,水牛角12克,地骨皮3克。高热烦躁甚者,重用黄连、金银花、连翘,痰热盛者,加竹沥,皮肤有脓性病灶者,重用生地黄、赤芍药。
    3.正虚邪陷
    发病或急或缓,面色苍黄或青灰,汗多,精神萎靡,不吃不哭,四肢厥冷,体温不升,皮肤或口腔粘膜有出血瘀点,舌淡,苔薄白,指纹隐伏不显。
    [治法]  温阳扶正祛邪。
    [方药]  四逆汤加味:人参3—7克,附子4克,干姜4克,炙甘草7克,金银花12克,黄连3~7克。必要时可先用独参汤或参附汤以益气回阳救逆,后再予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气息微弱,舌淡,脉虚细无力者,加黄芪、川芎、当归:有瘀斑或肝脾肿大,加赤芍、川芎、红花.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积极抗感染,并改善患儿一般状态,提高其抗病能力。抗生素选择要合理,因耐药菌株不断出现,故要根据药敏试验作相应的调整。
    1.抗生素治疗
    一般选用杀菌药,在病原菌未明前选用兼顾革兰阳性球菌及阴性杆菌的广谱抗生素,明确病原菌后根据其药敏试验调整用药。—般静脉给药,疗程2—3周,脓毒败血症时则需4~6周。常用抗生素的选择及剂量如下:
    (1)病因不明、病情不重者:选用氨苄青霉素加丁胺卡那,或加新青霉素Ⅱ。
    (2)病因不明、病情危重者;选用头孢噻肟或头孢噻甲羧肟加邻氯青霉素。
    (3)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一般选用氨苄青霉素加丁胺卡那霉素,无效者改用头孢氨噻肟或头孢噻甲羧肟,或头孢三嗪噻肟。如为绿脓杆菌,常选羧苄青霉素或氧哌嗪青霉素加庆大霉素。
    (4)革兰阳性球菌感染:选用新青霉素Ⅱ、邻氯青霉素或第—代头孢霉素如先锋霉素v。还可选用头孢呋肟、万古霉素等。链球菌感染者首选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
    (5)厌氧菌感染:首选甲硝唑,或用洁霉素。
    2.对症及支持治疗
    注意保暖,及时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感染性休克者扩充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黄疸重者给于光疗,有中毒性肠麻痹者应及时胃肠减压及药物治疗,有DIC者给予肝素抗凝治疗,纠正缺氧.重症患儿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或血浆.
    3.免疫治疗
    适用于血白细胞减少患儿。输中性粒细胞:每次1X109粒细胞/千克体重,需经过3000拉德照射灭活有免疫力的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每次o.5~1克/千克体重,静脉点滴。
    (四)中成药疗法
    (1)清开灵注射液:每次2~4毫升,每日2—3次,静注或肌注。也可改用安宫牛黄丸口服,用于昏迷抽搐者。
    (2)茵栀黄注射液;每次lo~20亳升,加入10%葡萄糖液20毫升中静滴,每日1~2次,连用5—7天。用于黄疸重,肝脾肿大者。
    (3)紫雪丹:用于高热惊厥者。
    (4)至宝丹:用于神昏、痰盛气粗者。
    (五)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用黄连、栀子、金银花、连翘、地龙、蝉蜕、马齿苋、秦皮各7克,黄芩、白僵蚕、炒枳壳各3克,琥珀末(冲)0.5,浓煎至60毫升o.5克,浓煎至6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2次,连灌3天。
    (六)其他疗法
    (1)换血疗法:交换输血作为严重败血症的辅助疗法已广泛应用。
    (2)免疫核糖核酸:有抗大肠杆菌、缘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免疫核糖核酸。
    预防与护理
    (1)加强围产保健工作,高危孕妇注意安全生产。
    (2)加强产时临护,防止窒息、产伤,加强对新生儿的管理,注意保暖,供给足够热量,鼓励人乳喂养,一遇感染立即隔离治疗。
    (3)密切观察初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体温、精神、哺乳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打印文章】【网上投稿关闭窗口
上一篇:黄疸(新生儿)
下一篇:小儿鹅口疮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