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腹泻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止泻散敷脐治疗婴幼儿轻型腹泻

止泻散敷脐治疗婴幼儿轻型腹泻

湖北中医杂志 1999年第4期第21卷 经验交流

作者:胡文志 李腾海

单位:十堰市中医医院(十堰,442000)

  婴幼儿轻型腹泻在临床多见,我院儿科自1996~1998年,使用自制的止泻散敷脐治疗婴幼儿轻型腹泻226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中药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226例,其中男122例,女104例;年龄最大者3岁,最小者1个月,1岁以内者180例,占79.6%,平均年龄6.4个月;病程最长者3周,最短者3天,平均7.2天。

  西药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184例,其中男98例,女86例;年龄最大者3岁,最小者1个月,1岁以内者142例,占77.1%,平均年龄6.2个月;病程最长者3周,最短者2天,平均7.1天。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9年颁布的《国际-中医儿科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有乳、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病史;大便次数增多,3~5次/d(不超过10次),大便量每次不多,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大便镜检可见脂肪球、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白细胞<15/Hp。无脱水症状。

  1.3 证候分类

  伤食泄: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泄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

  风寒泄: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鼻塞、流涕、身热等,舌苔白腻;

  湿热泄:泄如水样,色褐而臭,可有粘液,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发热口渴,舌质红,舌苔黄腻;

  脾虚泄:久泄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稀溏,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

  治疗组226例中,伤食泄56例,风寒泄88例,脾虚泄42例,湿热泻40例;对照组184例中,伤食泄43例,风寒泄75例,脾虚泄32例,湿热泻34例。

  两组分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1.4 疗效评定

  治愈:用药96小时内,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无异常;好转:用药96小时内,大便次数及水分减少,全身症状改善,大便镜检脂肪球或红白细胞偶见;未愈:用药96小时后,大便次数及水分未改善,或症状加重。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凡辨证属伤食泄、风寒泄、脾虚泄者,用止泻散1号。药用吴萸、丁香、胡椒、广香、附子、干姜、肉桂、党参、黄芪、白术、莱菔子、五倍子。上药等份,研末备用,用时调敷;辨证属湿热泄者,用止泻散2号。药用葛根、黄柏、黄芩、黄连、广香、大黄、冰片、薄荷、雄黄、白术、莱菔子。上药等份,研末,调敷用。

  调敷法:每次5~10g,陈醋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以纱布固定,再用热水袋置于纱布上约1小时,每日换药1次。

  2.2 对照组:

  用西药常规治疗。消炎灭菌选庆大霉素、黄连素,止泄选次炭酸铋,助消化选酵母、胃蛋白酶片等。

  3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185例,占81.9%;好转31例,占13.7%;无效10例,占4.4%。平均治疗天数1.76天,总有效率为95.6%。

  对照组:痊愈98例,占53.3%;好转69例,占37.5%;无效17例,占9.2%。平均治疗天数2.88天,总有效率为90.8%。

  两组治疗天数经统计学检查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x2=3.78(P<0.05),有显著差异。

  4 讨论

  神阙穴内连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外系四肢百骸。现代研究提示:脐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在腹壁处最后闭合。局部无皮下脂肪,表面角质层最薄,药物易于穿透和弥散。而且外皮与筋膜和腹膜直接连接,脐下两侧有腹壁下动脉和静脉,并有丰富的血管网,对药物的敏感度高,容易吸收。

  止泻散加热水袋煨托,外敷神阙穴,一可加强药性的释放和渗透,二可改善肠道的血液循环,便于胃肠道的功能恢复。止泻散1号补中益气,温中散寒,健脾和胃,消食化积;止泻散2号清热利湿,行气宽中,降逆消肿。两方组方合理,标本兼顾,故收效显著。

(收稿日期:1998-11-25)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中药为主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00例
焦点新闻
·扶正解毒方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
·周霭祥治疗白血病经验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治研究
·人参皂甙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凋亡基因的影响
·急性白血病缓解期的辨证施护
·雄黄抗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及其凋亡诱导关系的研究
·515抗瘤方剂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灵芝复方诱导HL-60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