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腹泻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葎草膏敷脐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00例疗效观察

葎草膏敷脐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00例疗效观察

新中医 2000年第1期第32卷 临床报道

作者:王国彦 蔡新生 朱艳玫 王云霞

单位:王国彦(河南省正阳县中医院,正阳县南环东路 463600);蔡新生(河南省正阳县卫生学校(463600);朱艳玫(河南省正阳县中医院,正阳县南环东路 463600);王云霞(河南省正阳县中医院,正阳县南环东路 463600)

关键词:腹泻;中药疗法;草;治疗应用;敷脐;儿童▲

  摘 要:运用草膏敷脐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00例,并与思密达治疗101例作对比观察。结果平均退热时间治疗组为 70.8小时,对照组为96.7小时;平均止泻时间治疗组为81.1小时,对照组为106.7小时。72小时显效率治疗组为56%,对照组为16%。经统计学处理,2组平均退热时间、平均止泻时间、72小时显效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

  小儿秋季腹泻系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笔者在1996年7月~1999年1月间,采用草膏敷脐治疗该病,并与思密达治疗作对临床比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民卫生出版社1992年8月第4版)诊断标准自拟:婴幼儿秋冬季出现白色米汤样粪便,1天数次至数10次不等,明显腹胀,早期出现呕吐,起病急,多合并呼吸道感染,体温38.0℃~40.5℃,部分患者有严重口渴及明显烦躁。大便常规检查排除菌痢及消化不良性腹泻;除水、电解质失衡外,不合并其他严重疾患。

  1.2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201例,全部为住院病,按随机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3个月~19个月;轻度脱水60例,中度脱水38例,重度脱水2例;体温38.0℃~40.0℃;发病至入院时间为4~72小时,平均18小时。对照组101例,其中男52例,女49例;年龄3个月~25个月;轻度脱水64 例,中度脱水35例,重度脱水2例;体温38.5℃~40.5℃,发病至入院时间为4~72小时,平均17小时。2组性别、年龄、体温、脱水程度、发病至入院时间大致相似,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组均予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者予对症疗法;非必需时,一般不作退热治疗。

  2.1 治疗组 同时给予草膏敷脐。草膏制法:立秋前后采取鲜草若干,洗净、晾干、切碎,加水适量煎煮,去渣浓缩为膏,加适量透皮剂及防腐剂,装入无菌器皿,密封备用。脐部常规消毒后,以大枣大小草膏敷脐,外以敷料、胶布条固定。个别对胶布过敏者,改以绷带固定。24小时换药1次,直至排正常大便3次后,停止敷药。

  2.2 对照组 用思密达(法国益普生制药公司),每天每岁1袋(3 g),分3次温开水冲服,首剂加倍,直至排正常大便3次后,停止用药。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1998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急性腹泻病的疗效判定标准》制定。显效:治疗72小时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小时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小时内大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3.2 治疗结果 2组退热时间比较,见表1; 2组止泻时间比较,见表2。

  表1

2组退热时间比较(例)

  n 24h 48h 72h 96h 120h 144h
治疗组 100 14 24 27 23 12 0
对照组 101 0 8 17 49 18 9

  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70.8小时和96.7小时。经统计学处理,2组退热时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表2

2组止泻时间比较(例)

  n 48h 72h 96h 120h 144h
治疗组 100 19 37 31 13 0
对照组 101 0 16 39 31 15

  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止泻时间分别为81.1小时和106.7小时。经统计学处理,2组止泻时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从表1、表2可以看出,72小时治疗组显效率为56%,而对照组显效率为16%,经统计学处理,2组显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u>2.58)。4 病案举例

  朱某,女,2岁,1998年10月17日10时入院。腹泻白色米汤样大便 50小时,诊见:腹泻白色米汤样大便,每天10余次。体温39.5℃,伴呕吐,轻度腹胀和中度脱水征。经大便常规检查,排除菌痢及消化不良性腹泻。诊为小儿秋季腹泻。经用草膏敷脐3次共70小时,并配合输液补充水电解质,10月20日8时查房,已排正常大便3次。体温恢复正常24小时。腹胀、呕吐、脱水征均消失,痊愈出院。

  5 体会

  草为桑科植物草(Humulus scandens(Lour.)Merr.)的全草,别名拉拉藤、大涩拉秧。民间验方用草根破损后流出的白浆涂脚心,治久治不愈的小儿水泻,效果良好。但由于根浆有限,不便于采取和贮存,不能满足大批量治疗的需要。笔者以草全草水煎,浓缩为膏,敷脐治疗小儿秋季腹泻,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考草一药出自《唐本草》,该书记载其“味甘苦,寒,无毒。”“利小便,止水痢,除疟,虚热渴。”而小儿秋季腹泻,多为湿困中焦所致。脾失健运,升降失常则上逆为吐,下注为泻;泻下伤阴而致口渴。草正是通过“利小便”以“止水痢”,“止水痢”而治“虚热渴”,正切秋季腹泻之病机。

  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摄取营养,故脐为生命之蒂、五脏六腑之本,中医称之为神阙穴。故脐部给药对五脏六腑能起到治疗功效,治疗胃肠道疾病则更直截了当。小儿秋季腹泻多伴呕吐而服药困难,以草膏敷脐治疗,取药容易,给药方便,效高价廉。本组治疗结果表明,应用草膏敷脐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其平均退热及止泻时间均比对照组短,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值得推广。■

修回日期:1999-09-18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益气调肠汤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焦点新闻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德国的治疗——COALL-92方案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p15基因缺失及转录异常的研
·α-干扰素结合羟基脲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15例疗效观
·扶正解毒方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减毒作用的临床观察
·周霭祥治疗白血病经验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治研究
·人参皂甙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凋亡基因的影响
·急性白血病缓解期的辨证施护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