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腹泻专题 > 其他文章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引起吸收不良性腹泻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吸收不良性腹泻的原因有哪些?

  吸收不良性腹泻从发病机理上可分为以下5种:

  (1)粘膜透过性异常:这是由于小肠粘膜的特殊病变,如绒毛或微绒毛的变形、萎缩等变化,使小肠粘膜的有效吸收面积和粘膜透过水和电解质减少所致,这种腹泻见于小儿乳糜病、热带和非热带斯泼卢(即口炎性腹泻)等疾病。其临床特点为:①禁食可减轻腹泻;②肠腔内食糜的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 ③粪便中电解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浓度。

  (2)肠吸收面积减少:如远端小肠切除,可影响胆盐的吸收,而胆盐过多地进入结肠,能刺激肠粘膜增加cAMP含量,从而导致脂肪吸收不良和严重的水泻;大段肠道,尤其是小肠切除后,所有营养物质的吸收发生障碍,以致肠腔渗透压增高,从而引起腹泻。

  (3)肠粘膜充血:当门静脉或肝静脉阻塞,或右心功能不全时,门静脉内压力增高,引起胃肠道粘膜广泛充血和水肿,影响肠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发生腹泻。

  (4)细菌繁殖过多:在某种疾病状态下,小肠内细菌可以过多繁殖,如肝硬化、小肠浸润性疾病引起的部分性肠梗阻或某段小肠失蠕动(如系统性硬皮病)以及盲袢综合征等,由于细菌分泌的毒素影响消化酶的作用,以及细菌的分解物结合胆盐,使胆盐失去形成微胶粒的能力,以致妨碍脂肪等食物的消化吸收,引起腹泻或脂肪泻。

  (5)吸收抑制:典型的例子是先天性氯泻,正常氯化物在回肠和结肠中呈主动性吸收,是以氯离子被吸收进入血浆,血浆碳酸氢根离子被分泌至肠腔的离子交换方式完成的。与此相似,钠离子在肠道的吸收是与血浆氢离子互相交换而完成的。在先天性氯泻时,氯的主动吸收功能不全而钠离子的吸收过程正常,因此,肠内容物中由于氢离子与氯化物增加,但缺少碳酸氢根离子与之中和而呈酸性,回肠和结肠内液体积聚而引起腹泻。氯泻也可有继发性的,见于长期腹泻而缺钾的病,此种腹泻的临床特点为:①粪便中氯化物浓度与正常相反,超过钠与钾离子浓度之和;②有严重的水泻,使大量氯化物与钠、钾离子丢失,造成代谢性碱中毒和低氯、低钠、低钾血症。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渗透性腹泻的成因及特点是什么?
焦点新闻
·没有相关信息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