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哮喘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气管哮喘患者白细胞流变特性CD+18表达及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

气管哮喘患者白细胞流变特性CD+18表达及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

中华结核和呼吸感染 1998年第2期第0卷 论著摘要

作者:刘成玉 曲彦 滕青

单位:266021 青岛医学院诊断教研室(刘成玉);青岛市市立医院(曲彦);青岛市浮山医院(滕青)

  研究表明,细胞粘附因子(CAMS)介导的各种白细胞粘附和跨内皮转移是肺损伤和支气管哮喘的关键第一步。为进一步研究白细胞及CAMS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6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变形能力(LD)、粘附功能(LAF)、白细胞CD+18表达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根据1993年我国修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选择支气管哮喘患者68例,男39例,女29例,平均年龄28±7岁。发作期46例,哮喘发作停止24小时内68例,哮喘持续状态22例。选择同期的健康42名作对照组,男24名,女18名,平均年龄28.5±7.2岁。

  采用WYJ-Ⅲ型体外血栓血小板粘附两用仪和白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测定白细胞粘附率(LAR)和白细胞滤过指数(LFI),分别作为粘附功能(LAF)

  和外周白细胞变形能力(LD)的指标。LAF与LAR呈正比,LD与LAI呈反比。采用ELISA法测定白细胞CD18+表达和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浓度。

  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期、发作停止24小时内及哮喘持续状态时LFI分别为6.7±0.3,5.4±0.1,7.7±0.5;LAF为69.5%±13.0%,50.4%±10.2%,85.1%±20.3%;CD+18(吸光波A,曾称光密度)表达为6.1±0.6,4.6±0.5,7.8±0.7;SICAM-1为290.4±69.8 μg/L,200.2±86.8 μg/L,385.4±92.5 μg/L,与对照组(各指标分别为4.1±0.1,24.7%±5.8%,2.7±0.3(A),152.6±60.2 μg/L)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哮喘持续状态各指标变化较发作期和发作停止24小时更明显(P<0.001)。支气管哮喘患者LFI,LAR与CD+18表达和SICAM-1呈正相关(r=0.576~0.716,P<0.001);LFI与LAR呈正相关(r=0.636,P<0.001)。

  讨论 本组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患者LD明显降低,LAF,CD+18表达及SICAM-1明显提高,提示白细胞流变性及CAMS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发展,且与病情变化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LAF增加与活化白细胞CD18表达增加有关,而白细胞CD+18表达除了使白细胞之间粘附增加外,还可使白细胞与SICAM-1相互作用,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上,形成小栓子阻塞肺毛细血管,造成肺组织微循环障碍。粘附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白细胞相互激活,产生和释放多种活性物质,诱导血小板聚集,导致血管收缩,加重肺组织损伤。同时,粘附于毛细血的白细胞从内皮细胞间渗出,进入气道,阻塞气道并释放炎症介质,增加气道的高反应性,引起哮喘发作或病情加重。本文结果还显示,支气管患者LFI与LAR呈正相关,说明LD降低与LAF增高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这可能正是哮喘病情加重和哮喘持续状态的原因之一。

(收稿:1997-03-11  修回:1997-10-04)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支气管哮喘与气道反应性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
焦点新闻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合并都柏林沙门菌败血症一例
·白血病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头状芽裂殖菌一例
·肠结核致肠穿孔B超误诊为卵巢肿瘤一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血管活性肠肽等与睡眠时血压变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手术中镇静剂致呼吸心跳停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与不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尿尿酸、心钠素、肾素-醛固酮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上气道周围软组织异常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