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哮喘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哮喘大鼠抗原激发后嗜酸细胞迁移的研究

哮喘大鼠抗原激发后嗜酸细胞迁移的研究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年第23卷第8期

  汪慧英 沈华浩

  关键词:哮喘;大鼠;抗原;嗜酸细胞

  我们应用大鼠哮喘模型研究在抗原激发后不同时刻外周血、气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细胞(EOS)的变化,探讨EOS在哮喘发病时的迁移过程及与气道反应性的关系,并观察糖皮质激素对此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浙江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117±10)g,随机分成3组:致敏组(S组):各组24只大鼠。以生理盐水1 ml、鸡卵白蛋白(OVA,美国Sigma公司)1.0 mg、氢氧化铝凝胶Al(OH)3 100 mg对大鼠进行皮下、腹腔注射致敏,2周后以1% oVA气雾激发15 min;地塞米松预处理组(DXM组):在抗原激发前24 h、1 h各予DXM 40 mg/kg腹腔注射;正常对照组(NC组)以生理盐水替代OVA。抗原激发后6 h大鼠腹腔注射安定7.5 mg/kg后以30~40 min的间隔吸入超声雾化的0.01 μmol/L、0.1 μmol/L、1 μmol/L氯化乙酰胆碱(Mch,美国Sigma公司),记录其呼吸频率变化,以使呼吸频率增加30%时所需Mch的浓度负对数(-Log pC30,mmol/m3)作为评价气道反应性高低的指标。在抗原激发后0、6、12、24 h 各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取血、BALF计数EOS;取肺做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研制,ZUNL-SIMAG1.0)测定切片中细支气管单位管壁面积中浸润的EOS数量。

  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以SPSS 6.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或秩和检验。

  结果 各组在抗原激发0时刻比较差异无显著性,NC组不同时刻比较差异无显著性。S组BALF中EOS随时间增加有显著增高(F=34.14,P<0.001)。抗原激发后6 h即见增高(P<0.001),24 h明显增高;外周血EOS在抗原激发后6 h显著下降(P<0.05),此后回升,至24 h恢复正常;细支气管管壁浸润的EOS随时间变化有显著增高(H=11.31,P=0.01)见表1。显微镜下可见S组支气管及周围小血管的管壁有大量EOS浸润。抗原激发后6 h S组的-Log PC30显著高于NC组(t=2.63,P=0.02,表2)。DXM预处理可完全阻断抗原诱导的气道高反应性,使外周血、BALF及肺组织EOS数量下降,但未完全阻断EOS浸润。

  讨论 已知致敏可使大鼠外周血中EOS的程序死亡时间延长,而本组研究中致敏大鼠在抗原激发后6 h外周血中EOS急剧下降,可能是转移到其它组织中去了。至于12 h后的增高,可能是骨髓中EOS释放到外周血中。

  正常大鼠的气道、BALF中几乎没有EOS,而致敏大鼠在抗原激发后6 h气道有大量EOS浸润。这一变化很难用气道中少量EOS祖细胞在如此短时间内分化而来解释,联系到此时外周血EOS的下降,可认为肺组织中EOS是由外周血迁移而来。同样BALF中EOS也只能是由气道迁移而来。影响其迁移的重要因素是支气管腔中高浓度的eotaxin和白细胞介素5(IL-5)。Ohkawara等[1]报道,在抗原激发后24 h BALF中IL-5的高峰,与本组实验一致,可见IL-5在维持BALF中EOS的活性及延长其生存时间中起着重要作用。

表1 抗原激发后不同时刻不同组织中EOS的变化(X±s)

时刻

  (h)

组别 鼠数

  (只)

BALF

  EOS(108个/L)

外周血

  EOS(108个/L)

细支气管管壁周围

  EOS(个/1 000 μm2)

0 S组 5  0.10±0.09 2.46±1.14  0.85± 0.77
  DXM组 5  0.07±0.09 0.86±0.77  0.68± 0.57
  NC组 5  0.04±0.03 1.52±0.74  0.57± 0.42
6 S组 5  4.86±1.68** 0.65±0.21* 26.83± 5.37*
  DXM组 5  0.17±0.22 0.29±0.17  2.75± 0.29*
  NC组 5  0.09±0.11 1.38±0.77  0.53± 0.50
12 S组 6  4.97±1.84* 1.83±1.26 26.83± 5.37*
  DXM组 5  0.17±0.15 0.42±0.30  2.75± 0.29*
  NC组 5  0.09±0.10 1.45±0.66  0.53± 0.50
24 S组 6 10.12±1.61*▲ 2.19±0.86# 34.09±20.69*
  DXM组 5  2.28±0.79* 0.85±0.51  3.34± 0.218*
  NC组 5  0.04±0.04 1.39±0.67  0.59± 0.52

  注:同一组别不同时刻亚组间单因素方差检验:与0时刻比较* p<0.05,** P<0.001;与6 h组比较# P<0.05,与12 h比较  P<0.05

表2 大鼠呼吸频率增加30%所需的Mch浓度

  负对数(mmol/m3,X±s)

组别     鼠数 -Log PC30
S组 6 7.80±1.24*#
NC组 7 6.14±0.86
DXM组 9 6.30±0.88

  注:与NC组比较* P<0.05;与DXM组比较# p<0.05  在抗原激发后6 h致敏大鼠气道反应性明显增高,与国外文献报道的哮喘患者气道中EOS的升高与气道反应性的增高相关一致,可能与EOS对气道上皮细胞有直接的破坏作用有关。

  由以上结果可推测,致敏大鼠在抗原激发后6 h,外周血中EOS迁移到气道,并穿过上皮层向管腔内迁移,24 h后管腔内EOS达到高峰。据国外文献报道,OVA致敏或寄生虫感染后均出现骨髓中EOS增高[2],而抗原激发后即刻有骨髓EOS的下降及外周血EOS的上升,由此可推论,致敏大鼠在抗原激发后首先有骨髓中EOS向外周血的迁移。

  DXM的应用可有效地抑制此迁移过程及气道高反应性,与临床上DXM的疗效一致。其主要原因可能是DXM可有效地抑制细胞因子IL-5的产生,导致EOS的凋亡加速。但DXM的大剂量应用可致外周血中白细胞、EOS大幅度降低,提示以DXM治疗哮喘需以合适的给药方式和剂量。

  志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刘富光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药理教研室魏尔清教授

  作者单位:汪慧英(310009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

  沈华浩(310009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

  参考文献

  [1]Ohkawara y, Lei XF, Stampfli MR, et al. Cytokine and eosinophil responses in the lung, peripheral blood, and bone marrow compartments in a murine model of allergen-induced airways inflammation. Am J Respir Cell Mol Biol,1997,16:510-520.

  [2]Nittoh T, Arii M, Suzuki R, et al. Increase of eosinophilic cell population in bone marrow of rats by immunization with Ascaris suum antigen. immunol Invest, 1997,26:439-451.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哮喘豚鼠肺组织中G蛋白的表达及胸腺素对其的影响
焦点新闻
·急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34的检测
·巨核细胞系抗原表达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意义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引起A型血型抗原减弱1例报告
·利用T细胞受体变异β基因谱系分析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
·乳腺肿瘤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细胞素及合用异博定对人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逆转作用
·术前化疗诱导乳腺癌生理凋亡的研究
·<sup>125</sup>I标记抗C-erbB-2单抗对荷人乳腺癌裸鼠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