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中风专题 > 诊断治疗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孙忠人成功揭示针刺治疗中风偏瘫机理

孙忠成功揭示针刺治疗中风偏瘫机理

  本报讯 针刺头部腧穴,为何能在中风偏瘫的治疗中发挥显著效果?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孙忠教授利用头皮针刺运动诱发电位法,揭示了这一头针作用的电生理本质。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以大脑皮层功能定位为理论依据,在大脑皮层相对应的头皮投影区选穴针刺的取穴方法,治疗某些脑源性神经系统疾病疗效显著,尤其是对一些脑源性运动麻痹的病,有时能达到立杆见影的奇效。

  孙忠就读博士学位期间,即瞄准了这一医学界争议的焦点。他在导师孙申田教授的指导下,借鉴电、磁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头针运动区针刺运动诱发电位的探讨。他在课题中检查了64例正常和16例脑梗塞、脑出血、伴有运动障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结果表明:头皮运动区针刺与电、磁经颅刺激所检测的运动诱发电位作用机理不同。头针通过一定传递方式直接兴奋中枢运动神经系统,是其治疗中风偏瘫等脑源性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机制。

  研究中观察到,头部存在诱发电位的相对敏感区,离中央前回越近的部位,越易引出诱发电位,远离运动区部位,虽然也能引起,但需要加大针刺的刺激量,且刺激时间要长。另外,一旦病灶累及大脑半球锥体束,就很难引出运动诱发电位。所以对一侧半球锥体束确有损害,尤其是患侧未引出运动诱发电位而在键侧引出的患者,临床头针治疗时,以选用病灶对侧头皮运动区为宜。改变过去惯用病灶侧头皮运动区针刺的常规,必将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专家认为,头皮运动区针刺诱发电位检测,是继电、磁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之后,临床神经生物学检查运动神经系统功能的又一项新技术,它既为研究运动神经系统功能提供了一项更简便、经济、便于推广的新检测手段,又将揭示头针作用机理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民卫生报

1999.09.23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加找到治疗中风新方法
焦点新闻
·中风脐疗方
·什么是中风“三偏”症状?
·怎样对待中风?
·老年人如何预防中风?
·美医学家:快走可防中风
·利尿剂可以防止中风
·女性“快走”可防中风
·俄罗斯开发出能治疗中风的药剂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