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肝病防治专题 > 临床经验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肝硬化胃食管内镜征象独立诊断准确性的评价
[ 中医药方网 作者:刘春英 ]

肝硬化胃食管内镜征象独立诊断准确性的评价

  我们对336例患者作胃镜检查,旨在评价肝硬化患者胃食管内镜征象独立诊断的准确性。

  一、对象与方法

  1. 临床资料:336例患者分为A、B、C三组,前两组患者有致肝病因素,如HBV、HCV、HDV病毒感染标记阳性,持续12个月以上;每天饮酒大于50g持续5年以上者。每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肝活检病理确定无肝硬化者为A组,共58例,平均年龄45岁。肝硬化者为B组,共182例,平均年龄61岁。肝活检后一个月内做胃镜检查。C组包括有各种腹部症状但无肝病的患者,肝功能及B超检查无肝病征象,患者未作肝活检共96例,平均年龄60岁。

  2. 评价方法:对食道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在胃镜检查当时进行评价,同时用录像带记录。由两位内镜专家利用视屏显示,对录像带进行盲法评价,对不同意见的病例重复检查,达成一致的看法。6个月后,两位内镜专家分两步对录像带再做非盲法评价。首先评价胃征象,然后是食道静脉曲张。根据1979年日本第12次门静脉高压症研究会制定的食管静脉曲张诊断标准评价EV,根据胃粘膜的花斑样改变(轻度),点状充血及出血(重度)的存在判断PHG。其他基本胃征象是根据Blackstone关于暗斑、萎缩、糜烂及胃窦毛细血管扩张等的存在进行评价,然后再应用判别分析技术进行多变量分析加以评价其诊断的正确性。相关数据分析用χ2检验,多变量观察的一致性通过MacNemarχ2检验K指数评价。

  二、结果

  肝硬化患者中糜烂、暗斑、花斑样改变、PHG及EV普遍存在,与A组比较χ2值分别为35.92、33.67、126.3、120.4及183.1,P值均<0.001。在录像盲法及非盲法检查EV的一致性极好,不一致率为12%;K指数是0.76。内镜检查及录像非盲法检查EV的不一致率为7%;K指数是0.83。录像盲法及内镜检查PHG不一致率为18%;K指数是0.69。两位观察者的一致性极好,K指数是0.88。内镜检查EV和PHG对肝硬化均有独立诊断价值。应用逐步分析法,第一步EV的独立诊断正确性为77%,第二步与PHG一起上升至89%。

  三、讨论

  在盲法录像检查中,肝硬化的PHG发生率是70%,EV是76%,与国外报告相似,虽然暗斑、萎缩和糜烂在肝硬化患者是较高的,但在校正了年龄或肝病的病因后这个关系就消失了。胃窦毛细血管扩张等征象出现频率较低,提示这些征象无独立诊断肝硬化的价值。在无肝硬化的患者中,PHG及EV的发生率分别是8%和11%,这可能是因为小的EV(I°)与正常的食道皱襞相混淆,花斑样改变有时与正常粘膜难以鉴别等有关。有报道不明显的花斑样改变存在于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肝硬化的胃食管内镜征象的诊断正确性与其他诊断方法比较是良好的,在生物化学参数中,PGA指数对肝硬化的诊断正确性是66%。B超是76~93%,血清肝纤维化标记物板层素的测定可达88%。在我们的研究中,EV和PHG获得的诊断准确性高达89%,提示二者独立地有助于肝硬化的诊断。

作者单位:116001 大连铁路医院(刘春英、韩建平);

大连市传染病医院(张凯军);

大连市中心医院(徐瓴鸽);

刘春英 女,44岁,副主任医师,消化内科主任, 发表论文6篇。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观察
焦点新闻
·没有相关信息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