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糖尿病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通心络减少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尿白蛋白的临床研究

通心络减少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尿白蛋白的临床研究

       摘 要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和内皮素(ET)水平改变及24小时尿白蛋白排出的影响。

  方法

  配对及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研究。所有受试者均接受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PPG)、血压、血液流变学、血清NO、ET、24小时尿白蛋白含量和24小时尿总蛋白含量的检测。

  结果

  (1)患者FPG、HbA1、2-P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卡松曲服应力和卡松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2患者血清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3)口服通心络胶囊可显著升高血清NO水平(P<0.05),降低血清ET水平(P<0.05),减少24小时尿白蛋白含量(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病患者,在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的同时加服通心络胶囊,可促进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恢复,减少尿白蛋白排出。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肾小球损害,如系膜增生和基底膜增厚等,表现为尿白蛋白排出增多,尿白蛋白的增加与血液流变异常密切有关[1]。当患者并发高血压病时,将引起或加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重肾小球损害,大大增加尿白蛋白的排出[2]。通心络胶囊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并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应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病的患者有治疗作用,改善或减轻肾小球损伤,最终表现为尿白蛋白的减少,但目前尚未见有这方面的临床研究报道,本研究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在我科住院或门诊的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患者40例(按1999年WHO诊断和分类标准进行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按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进行高血压病诊断),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30~68)岁。排除条件:肝功能正常、无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及尿道感染、无慢性腹泻、无心衰、无结核病史、未服用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ACE受体拮抗剂。患者配对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性别、病程、体质指数、血糖、HbA1c、胰岛素水平和血压均具可比性;对照组35例,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30~71)岁,均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和肾脏疾病。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见表1。

表1.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

项目 对照组 阿司匹林治疗组 通心络治疗组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例数 35 20 20 20 20
女/男 18/17 11/9 11/9 11/9 11/9
年龄(岁) 49.8±9.9 50.1±8.6 50.6±9.0    
糖尿病病程(年)   6.2(M)   6.4(M)  
高血压病病程   8.1(M)   8.4(M)  
BMI(kg/m2)  24.5±6.0 24.8±5.1 24.1±4.2 25.1±5.1 24.6±4.5
FPG)mmol/L) 5.08±0.51 13.11±3.21* 6.82±1.22*△ 13.65±3.42* 7.22±1.68*△
2-PPG(mmol/L) 6.50±0.71 18.28±4.50* 9.64±3.26*△ 18.44±5.12* 10.21±3.85*△
空腹胰岛素(uIU/L) 7.9±1.2 6.3±2.6 10.5±3.8 6.9±3.1 11.2±4.2
HbA1c(%)  4.76±0.60 10.56±1.24* 7.64±1.11*△ 10.67±1.56* 7.52±1.48*△
sBpmmHg 128±14 166±13 135±16*△ 164±11* 136±15*△
dBpmmHg  81±6 104±10 93±5*△  105±11* 91±9*△
注:M中位数。*与对照组比较P<0.01;Δ与治疗前比较P<0.05。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糖尿病饮食控制和胰岛素(常规优泌林针Lilly公司)治疗,并行口服离子拮抗剂进行降压治疗。治疗组口服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每日3次,每次4粒;阿司匹林治疗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25mg,每日三次。疗程均为6个月。

  检测指标和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作空腹血糖(FPG,氧化酶法)、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PP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微柱法和空腹胰岛素水平(放免法)、血液流变学、NO(硝酸还原酶法)和ET(放免法)等测定。同时还测定24小时尿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

  血压的测定:受试者平卧静息5分钟后测sBp和dBp。

  统计学处理:两组间采用t检验,多组间采用F和q检验或秩和检验;百分率采用x2检验。

  结 果

  通心络治疗组与阿司匹林治疗组于治疗前FPG、2-PPG、HbA1c、sBp和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于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表1)。表明两组患者血糖和血压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通心络治疗组与阿司匹林治疗组于治疗前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卡松黏度和卡松曲服应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表明阿司匹林和通心络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见表2。

表2.通心络治疗组与阿司匹林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S)

项目 对照组(n=35) 阿司匹林治疗组(n=20) 通心络治疗组(n=20)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全血黏度
高切200/S(mPa·s) 4.51±0.42 5.58±0.64* 4.41±0.57△ 5.60±0.55* 4.45±0.58△
中切30/S(mPa·s)  5.12±0.39 6.76±0.34* 5.22±0.41△ 6.87±0.45* 5.18±0.41△
  低切3/S(mPa·s)   9.24±0.55 10.58±0.50* 9.32±0.54△ 10.61±0.54* 9.14±0.55△
  血浆黏度(mPa·s)   1.27±0.06 1.52±0.12* 1.21±0.08△ 1.53±0.11* 1.24±0.08△
红细胞压积 0.40±0.01 0.40±0.02 0.42±0.03 0.42±0.01 0.41±0.02
全血还原黏度 8.04±0.88 8.18±0.95 8.06±0.91 8.06±0.91 8.01±0.95
红细胞变形指数 0.94±0.12 1.13±0.24* 0.93±0.21△ 1.12±0.27* 0.91±0.22△
红细胞刚性指数 6.01±0.36 6.85±0.41 6.15±0.42 6.83±0.41 5.91±0.46
红细胞聚集指数 5.41±0.12 6.02±0.25 5.88±0.26 6.05±0.27 5.42±0.24
卡松黏度(mPa·s)   1.45±0.11 2.04±0.18* 1.47±0.16△ 2.03±0.16* 1.44±0.19△
卡松曲服应力(Pa) 9.88±0.65 12.06±0.64* 10.75±0.65△ 12.05±0.67* 9.91±0.6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3.通心络治疗组与阿司匹林治疗组于治疗前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E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阿司匹林组NO和ET水平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通心络治疗组NO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E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表3)。表明通心络能够升高NO水平,降低ET水平,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表3.通心络治疗组与阿司匹林治疗组血清NO和ET水平的比较(±S)

项目 对照组(n=35) 阿司匹林治疗组(n=20) 通心络治疗组(n=20)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NO(nmo1/L)  46.64±20.20 23.11±8.89* 29.7±8.72* 22.98±9.88* 35.8±8.37▲△
ET(pg/m1) 52.32±23.67 88.26±33.77* 85.6±16.3* 87.58±34.64* 72.64±12.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4.通心络治疗组与阿司匹林治疗组于治疗前尿白蛋白含量和尿总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或0.05)。治疗后两组尿总蛋白含量无显著改变(P均<0.05),通心络治疗组尿白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含量(P<0.05),而阿司匹林治疗组仍无显著性改变(P>0.05)(表4)。表明通心络可有效减少尿白蛋白排出。

表4.通心络治疗组与阿司匹林治疗组尿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的比较(±S)

项目 对照组(n=35) 阿司匹林治疗组(n=20) 通心络治疗组(n=20)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尿白蛋白(mg/24hr) 16.64±7.20 146.15±40.01* 138.8±38.51* 150.05±42.21* 101.4±40.58*▲
尿总蛋白(g/24hr) 0.22±0.08 0.49±0.11* 0.43±0.10* 0.48±0.10* 0.42±0.09*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5。

  讨 论

  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微量白蛋白尿,这与肾小球受损,肾小球系膜增生和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等有关。高血压病患者也常伴有尿白蛋白排出增多,主要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受损有关。当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病时将加重肾小球损害,使尿白蛋白排出进一步增加[3],本文研究结果再次证明了这一观点。

  阿司匹林是一种抗凝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等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阿司匹林虽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但未能有效升高已降低的血清NO水平,降低已升高的ET水平,同时也发现阿司匹林不能减少尿白蛋白排出。

  通心络是由多种天然中药精制而成。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中虫类药水蛭、土鳖虫具有抗血栓形成、溶解血栓的作用,并能降脂抗凝、降低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防治动脉硬化;全蝎、蜈蚣、蝉衣搜风通络,可明显增加血液中扩血管因子——血清一氧化氮含量,降低血液中缩血管因子——血清内皮素水平,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4]。本研究发现,通心络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升高血清NO水平,降低ET水平,改善毛细血管内皮功能。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发现通心络能有显著减少患者尿白蛋白排出作用,这可能与其改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功能有关。因此,本文认为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病患者在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的同时,加服通心络胶囊,可促进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恢复,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

  参考文献

  1.Mogensen CE et al. Microalbuminuria and potential confounders. A review and some observations on variability of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Diabetes Care

  1995;18572-581

  2.Rosa TT and Palatini P. Clinical value of microalbuminuria in hypertension. Journal of Hypertention

  2000 186645-654

  3.Mogensen CE. Management of early nephropathy in diabetic patients. Annu Rev Med

  1995 46 79-93

  4.雷载权,高学敏.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99-300

2004.02.05

医学论坛报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试验发现胃空肠吻合术能够治愈糖尿病
焦点新闻
·医学界新发现:糖尿病与乳腺癌有关联
·糖尿病脐疗方二则
·研究表明:睡眠不佳可诱发糖尿病
·怎样治疗因糖尿病所致的失眠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误装心脏起搏器
·高血压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血压昼夜节律研究
·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高血压与血管紧张素转
·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以及夜间睡眠的影响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