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乳癌专题 > 文献资料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低剂量照射增强化疗抗白血病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

低剂量照射增强化疗抗白血病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0年第10期第16卷 第七届肿瘤和第八届免疫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

作者:褚建新 刘卫霞 赵钧铭 丁顺利 胡小莉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20

  目的:目前,白血病/淋巴瘤的治疗多采用大剂量联合化疗,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强化疗的毒副作用,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有时危及患者生命。为了寻求一种低毒高效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低剂量全身照射和低剂量化疗药物相结合的新方案,在小鼠白血病模型上获得了满意效果,并对疗效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治疗方案:通过不同照射剂量和不同给药方案的探索,证明正常615小鼠s.c.接种106 L615白血病细胞,第4 d全身照射300 cGy,照射后1、2或3 d i.p给予Ara-C(30 mg/kg)连续3 d。结果:单纯照射和单纯Ara-C组动物生存时间约延长2 d,放化疗联合组动物,不论是照射后1、2或3 d连续3 d给予Ara-C,平均存活时间均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和单纯Ara-C组(P<0.05),而且有58%~72%的动物长生存。治疗过程中血相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的检测表明,白细胞数最低时降至正常的60%,骨髓有核细胞数最低降至照射前的45%,且迅速恢复,表明此方案血液学毒副作用轻。为了研究低剂量放射增强白血病化疗疗效的机制,我们通过病理切片动态观察,发现300 cGy照射后早期骨髓细胞减少,血窦扩张充血,可能有利Ara-C的摄取。照射前和照射后小鼠的骨髓基质体外细胞培养,用APAAP法检测基质细胞表面GM-CSF的表达,用微孔滤膜免疫金银染色法(m-IGSSA)检测培养液上清(BMCM)中GM-CSF的含量,发现照射后细胞表面和上清中GM-CSF的表达都增高。照射和未照射小鼠的BMCM与L615细胞共孵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照射后小鼠BMCM有促使白血病S期细胞比例增多和凋亡率增加的趋势。结论:低剂量照射与Ara-C合用对白血病有协同治疗作用,且副作用较小,是治疗白血病的一种高效低毒的新策略。其机制与低剂量照射诱导动物体内产生某些细胞因子(如GM-CSF)促进G0期白血病细胞进入增殖周期,从而增加细胞对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Ara-C)的敏感性有关。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P物质对人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及小鼠T淋巴白血病细胞L615生长的抑制作用
焦点新闻
·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Flt/Ig)对K562白血
·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与白血病病情转归的关系
·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的检测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反义C-MYC的抗小鼠L6565白血病作用
·骨髓基质细胞分泌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
·儿童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甲基化研究
·儿童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的实验研究
·P物质对人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及小鼠T淋巴白血病细胞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