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医疗事故专题 > 相关法规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构成医疗事故的要件有哪些?

构成医疗事故的要件有哪些?

  新近公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概念作了规定,即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身损害的事故。

  这表明“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员。条例中所说的“医疗机构”是指按照国务院1994年2月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医务员”是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员,如医师和护士等,他们必须在医疗机构执业。

  “医疗事故”必须发生在医疗机构的医疗活动中,这指明了医疗事故发生的场所和活动范围,即是依法取得执业许可或者执业资格的医疗机构和医务员在其合法的医疗活动中发生的事件。

  “医疗事故”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员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而发生的事件。这里讲的是导致发生医疗事故的直接原因。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医疗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主要有: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献血法、职业病防治法、药品管理法、精神药品管理办法、麻醉药品管理办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卫生部门以及相关部门还制定了一大批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这些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是医疗机构和医务员的工作依据和“指南”。

  从医疗实践看,最常用、最直接的是部门关于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管理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它们是指导具体操作的,凡是违反了,必定要出事情。在判断是否医疗事故时,这是最好的标准。

  “过失造成患者身损害的事故”说的是违法行为的后果。医疗机构及其医务员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身损害的事故才是医疗事故。这里有两点应当注意:一是,“过失”造成的,即,是医务员的过失行为,而不是有伤害患者的主观故意;二是,对患者要有“身损害”后果。这是判断是否医疗事故至关重要的一点。过失行为和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是判定是否是医疗事故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存在过失行为,但是并没有给患者造成损害后果,这种情况不应该被视为医疗事故。即使存在损害后果,但医疗机构和医务员并没有过失行为,也不能判定为医疗事故。这种因果关系的判定,还关系到追究医疗机构和医务员的责任,确定对患者的具体赔偿数额等。在条例起草过程中,为了保护医患双方的权益,始终将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认真考虑,这也是将来公正处理医疗事故的关键。

  新条例关于“医疗事故”概念的规定与现行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关于“医疗事故”的规定有较大不同,这主要体现在:办法只明确了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医务员,而没有明确医疗机构;条例根据医疗机构实际上是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承担者的情况,在条文中加以明确,有利于问题的处理。办法只是笼统地规定“因医务员诊疗护理过失”导致医疗过失行为,实践中,对怎样属于“诊疗护理过失”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医务员也不好把握。而条例具体指明违反什么,就应当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后果。可以使医疗机构及其医务员有明确的概念,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尽可能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办法把一些因医务员违反规章、规范等造成患者一般身伤害的应当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排除在医疗事故之外,导致在实践中将医疗过失行为为地划分为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这样划分,在客观实践中出现不能由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医疗差错”造成身伤害的过失行为,向民法院起诉,反而可以得到民事赔偿的现象。对此,在总结医疗事故处理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作了修改,将因违反医疗卫生方面的规定,过失致身体损害的事故定为“医疗事故”,将所谓“医疗差错”致身体损害的过失行为纳入条例调整。(摘自新华社)

中国金药网

2002.04.18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防范医疗事故发生的预案十分重要
焦点新闻
·医疗事故的构成条件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