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医疗事故专题 > 地方新闻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自己得了血癌怪医生治不好研究生捅了老教授46刀

自己得了血癌怪医生治不好研究生捅了老教授46刀

  7月13日的长沙,一改一段时间以来的酷热,天上飘着细雨,稍微有些凉意,街上行仓促。

  位于韶山中路上的湖南中医学院附一医院住院部(二)楼下搭了一个简易的灵堂,哀乐低回。

  医生们在悼念一位在圣洁的医院中遭致杀害的老教授王万林。老教授被凶残地捅了46刀。凶手是教授曾经的病

  血液科病房,王教授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与王共过事的医生、护士们提起那悲惨的一幕,莫不耸颜动容,凄然泪下。

  循着他们的描述,记者拾起了那段让他们无比痛苦的回忆:

  ■一声惨叫 老教授身中46刀

  7月10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医院设备科科长夏舜在办公室听到室外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夏踉跄着跑出门外,他看到王万林教授倒在地上,满身血污,一个年近四旬的男子站在旁边,双手各拿着一柄长约20公分的水果刀。

  夏大呼“救命”,边喊边就地找来一块板子,唤来同事,七手八脚将王教授抬往该院手术室。血流了一路。

  在急诊室,医生们吃惊地发现,王教授身中46刀,刀伤遍及脸、手臂、胸口和背部,其中一刀穿透心脏,一刀造成腹部主动脉破裂,一刀刺破腋动脉,脾脏刺破,造成大流血,最长的刀口达20厘米。

  案发后,医学专家紧急抢救王万林教授

  手术室迅疾聚集了省市的心胸外科专家,湖南省卫生厅副厅长周绍明闻讯赶来手术室指挥抢救。

  3500毫升血输到王教授体内,但已无力回天。下午1时20分,老教授死去。

  手术室门外挤满了医生和病。死讯传出,们痛哭失声。一位从湖南石门来的农家妇女号啕不止,一再央求医生抽她的血输给王教授,救救她的恩。她的儿子,被王教授成功救治的白血病患者小晏兵也在一旁抹眼泪。

  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叫李兵梅的母亲哭了两次。她的13岁的儿子颜滔鑫10天前才让王万林做了“自体骨髓移植”手术,现在仍未度过危险期,王却走了。“我想着就想哭”,这位母亲说。

  ■面对警察 凶手坦然令惊骇

  凶手是湖南动力机厂工程师彭世宽,长沙某高校在读研究生。彭世宽刺杀王万林后,并没有逃走。当警方来抓他时,彭说:“别急,让我洗一下手”。当地传媒闻讯赶来,面对记者,彭打出“V”的手势。

  凶手的冷静和穷凶极恶激起了医生们的愤怒,他们打出白幅,表示抗议。他们还自发走上街头游行,着白褂,挽黑纱。

  群走出不远,被院领导劝回。

  医院介绍,王万林教授是湖南中医附一院血液科学术带头,国内知名的血液病专家,他首创的“筛选法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项目挽救了许多血癌患者的生命。

  “医院在这起事件中并无任何过错”,附一院党办主任肖文明肯定地说。

  据记者调查,杀者对医院的“积怨”由来已久。他并无精神障碍。

  ■彭世宽恨从何来

  2000年10月17日,37岁的彭世宽因“反复乏力两年”,入院治疗。诊断结果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加速期)”。

  医院有关专家称,如彭世宽这种类型的白血病不采取“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法”进行治疗和控制,可能只有3个月左右的生命期。

  院方说,彭入院后,在两个多月的治疗期内,王教授为其精心设计了治疗方案。在对其施行“筛选法自体骨髓移植”手术后,彭入院时严重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由当初的“加速期”恢复到了“慢性期”,癌细胞由入院时的10%降到1%,出院时骨髓涂片结果证实症状已完全缓解(医院称降至5%即为完全缓解),治疗效果是显著的。

  但彭世宽认为,两个多月已花去医药费5.5万元(至今尚欠医院1.8万元),但病却没有得到根治,所谓的“筛选法自体骨髓移植”并没有医院说的那么神奇有效,王教授和医院欺骗了他。

  之后彭世宽情绪极不正常,多次气势汹汹找到医院闹事,最后提出三个要求:“要么赔偿我55万,要么彻底治好我的病,要么把我送到国外去治疗。”三条都达不到,彭宣称要杀

  彭的“要求”对医院来说显得太无理,“不可操作”,肖文明说。

  王万林和其他医务员对彭做过“耐心的解释”,说这种病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彻底治愈,白血病在医学界尚属难题,只能控制病情的继续恶化,“而你的情况已经很好了”。

  彭听不进去,开始在病房大吵大闹,掀桌砸凳。“他还砸烂了病室的玻璃,辱骂医护员”,护士陈春莲说,“王教授的儿子王跃医生也被彭世宽用凳子砸过,而王跃根本就没得罪过他。”

  由于院方的一再忍让,并未酿出恶性事故。

  为平息事态,2001年1月3日,医院邀请湘雅医院血液科专家对彭世宽的病情再次进行会诊复查,结论是:中医附一院的治疗“不存在过错,疗效也较满意”。但彭不依不饶,破口大骂,强迫专家按他的意愿书写会诊结论。

  出院后半年,风平浪静。“医院以为彭世宽病情得到控制,不再来找麻烦,谁知……”,护士长王俭其眼圈一红,抽泣起来。

  护士夏鹏飞对王万林的评价是,“俭朴,没有教授的架子”。曾经五次采访过王万林的长沙《今日女报》记者杨眉说:“他的笑容能感染”。

  这样一位永远都是笑眯眯的死于医患矛盾的激化,同事们都说“不可思议”。尽管医患矛盾在医院里一直存在,但演变为杀事件,是医生们不敢想象和接受的。儿子王跃说父亲是医患积怨的牺牲品,是各种矛盾在他身上的总爆发。

  接受记者采访,院方始终忌讳提及医患纠纷,一再强调“王教授的死,是病单方造成,医院无任何过错”。

  但有医生告诉记者,杀事件是医患矛盾的恶性体现,就算不发生在附一院,早晚也会发生在其他医院。关键是,事情出了,如何正视和面对,“它为迫切解决医患纠纷和保护医生生命安全敲响了警钟”。

  事发当场,有当地记者问彭世宽:“医患纠纷为什么不通过医鉴委解决而要采取这种极端手段?”彭不屑地摇头,他“坚持认为院方没有对他进行真正的治疗”。

  医院血液科医生彭勃说:“这是无稽之谈,医生的职业道德就要求医生必须对病尽职尽责”。彭勃一再感叹现在医生不好当,“一旦出了事就得面对社会的指责,不容许一丁点儿的失误”。

  ■四天里 医院两次响起哀乐

  王万林教授遇害后,世界在彭勃医生眼睛里变了,“那是一位和蔼慈祥的老”,彭说。这位刚出校门一年的年轻医生对医生的职责陷入了重新的思考。彭勃不讳言他曾有过的想法:“日后在救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如何和病周旋,以保全自己”。

  眼科医生罗丹在户外也不敢着那身洁白的长褂了,在她眼里,每一个病都变得异样地“凶”起来。这位年轻漂亮的女医生眼里含着深深的忧郁。

  她的领导,眼科主任喻干龙一如既往地面带微笑,他也担心王教授的死会给医生们带来沉重的包袱。从医30多年,“真心、诚心、爱心”一直是喻作为医生对病的准则,“医者,父母心”,喻说医生在恪守职业道德的同时,并未得到公众的理解,社会对医生太过苛求或普遍的不信任造成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而就医患矛盾而言,喻干龙认为其中蕴含的因素太多,如医药费高,回扣、红包的存在,医疗鉴定认定上的分歧,医疗体制的弊病等等。有些原因是与医生毫无瓜葛的,只因医生直接面对病,所以成了“替罪羊”。

  附一院一位外科老教授说,我70年代做起来游刃有余的手术,现在却不敢做了。

  医院爱尔眼科中心职员罗景军忧心忡忡:“这事出了以后,医院自危,弄不好可能会导致一种结果,医生对病采取保守治疗,或者干脆拒绝绝症病,不担或少担风险,避免医患纠纷。”

  罗说医生的职责本应无条件地救死扶伤,这种想法显然违背了医德,“我也感到很矛盾”。

  记者在调查中得知,在附一院,医患双方磨擦不断,经常有病或病家属辱骂、殴打医生,被打过的医生和行政员不少。去年一位女病跳楼自杀,病家属殴打医院某副院长,其后调查,医院无任何责任。就这几天,一位医生不敢来上班了,说是出了一点医疗纠纷,病语出威胁。他担心病走极端。

  医患矛盾不断恶化,有愈演愈烈之势,长期和病打交道的血液科护士长王俭其也搞不清是什么原因。“即便是医院有责任,也到不了杀的地步呀?”护士长眼圈红了,闪着泪。

  王俭其说医院每次开会,都强调医护员要改变态度,增强责任心,“我们每每牢记心头,落实在行动上,实际就是想通过和病的多沟通,缓和双方可能发生的冲突”,“我们也能理解病精神压力大,易冲动,沟通不够,会造成误解”。

  “这段时间看到病都觉得可怕”,护士阙建军说,“说话小心翼翼的,生怕出什么差错”。

  接受记者采访时,王跃眼里含着泪,说:“医生在行医过程中,难道不容许一点失误?一出错就生命不保,谁还敢治病?”

  13日,王万林教授追悼会举行的当天上午,附一院骨伤科医生邓天然在家中自杀。说是精神压力太大。

  16日,医院为邓医生开追悼会。四天内,医院两次响起哀乐。

  ■医院为何连出血案

  就在不久前,同样的惨案在成都上演:一名主治医师被其曾医治过的病连砍13刀。经抢救,虽可生还,却成终生残疾。

  《检察日报》的报道:“4月17日下午4时45分,华西医科大附一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王恺在带病检查完后,返回其门诊室途中,一名尾随其后的男子突然从随身携带的一个盒中抽出一把菜刀向王恺连连猛砍。

  “该起惨案的制造者名为何海军,系成都某街道办事处的工作员。据院方介绍:该系王恺医生曾治疗过的病,在去年年初就在该院由王恺医生主刀为其做过鼻息肉摘除术,因何海军术后不满意手术效果,曾威胁过王恺,但王医生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据称,近5年来,华西附一院曾多次发生类似事件,医务员遭伤害、被侮辱、围攻达50次之多。王恺事件是其中最严重的一起。

  医患矛盾的激化成了有目共睹的事实,震惊之余,也引起了一些医务工作者的思考。

  长沙肾病专家曲晓璐说造成医患矛盾紧张根源在于现行医疗体制的不合理。按她的临床经验,病对医生的不满,一般都是因过高的医疗费用超出患者的承受能力而起,再就是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感日增。

  曲说这是深层次的问题,一朝一夕解决不了。“西方一些国家医生的误诊率在20%-30%是允许的,而在国内常常会造成对簿公堂。出了医疗事故也没有适合的法律,医生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曲说她一直在重压下工作,时时都得应付来自病家属的胡搅蛮缠,不胜烦扰。

  在长沙另一家医院门诊,一位求医的病告诉记者,他之所以对医院、医生不满,是因为某些医生的态度太恶劣,医生治疗时不尽心,病的知情权也得不到合理的满足。

  “病不是专家,他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和疗效”,这位病说。

  另一位病说,有的医生利用患者治病心切的心理,置职业道德于不顾,打着治病救的幌子为个和部门谋私利。“医院是最纯洁的地方,应该是没有一丝污染的”。

  59岁的神经内分泌科专家黄保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情黯然:“医生是高风险的职业,有失误在所难免,为什么就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呢?”

  黄分析医患矛盾加剧有几方面的原因:

  ——“病就是上帝”这种说法的误导。医生也是,医患双方是平等的,不是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一些病不是付了钱就一定能治愈。患者的期望值达不到就会变得扭曲。

  ——过高的医疗费用让患者不堪重负。过去是公费医疗,现在报不了了,病有怨气,医生成了出气筒。

  ——以药养医,市场的中间环节过多,造成药价居高不下。

  ——同类药物进入医院,势必形成竞争,给高额回扣等不正当手段腐蚀了医疗队伍,败坏医德医风,客观上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小部分医生收受红包,造成患方对医生的不信任。

  ——社会舆论对医院的千夫所指。

  黄保民说,医患矛盾紧张导致双方发生冲突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原因是体制弊端和社会各种矛盾的转嫁,医生承担了不该承担的责任,自然不堪重负。

  一位老专家说,王万林事件反映了道德、伦理、法治方面一系列问题,单纯强调医患双方的精神境界显然不行,还得靠可行的医疗制度和法律去保障、规范和约束,重新拾回医患之间业已失去的信任。

  “出现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有正视的勇气和解决的决心”,老专家说,“是到了该大声疾呼的时候了”。 (作者:陈海)

北京青年报

2001.07.24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医疗索赔不需医疗鉴定 广州审理划时代案例
焦点新闻
·自己得了血癌怪医生治不好研究生捅了老教授46刀
·衡阳5·11医生受辱案深度内幕
·长沙:医患矛盾酿血案 医生人人自危思想顾虑重重
·患者刀砍三中医——深圳发生“3·19”事件
·重庆医院爆炸案起因于医患矛盾
·医患双方各执一词说协和大夫被殴事件
·幸兵谈协和医生被殴事件访谈录
·关注协和医生被殴事件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