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中医脐疗专题 > 内科脐疗方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腹腔术后肠麻痹中药敷脐疗效佳

腹腔术后肠麻痹中药敷脐疗效佳

  腹腔手术后肠麻痹是外科临床较常见的并发症,可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有时甚至可产生严重的后果,故尽早恢复肠功能对术后的恢复和并发症的预防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对此症以脐疗等外治法治之,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疗效。

  一般的腹腔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约需要2~4天,而胃肠道穿孔、胆管穿孔、阑尾穿孔等合并有化脓性腹膜炎的病,由于疾病本身炎症的存在,加上手术过程组织损伤及术毕反复腹腔冲洗的刺激,加重了术后肠功能的抑制,在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麻痹性梗阻,肠功能恢复缓慢。

  中医认为,术后肠麻痹应属虚中夹实证。术中伤气耗血,形成虚的一面,但其主要表现为胀、痛,气滞则胀,不通则痛,因此又有实的一面,故虚中夹实,实中有虚,不同于实热糟粕内结而形成的阳明腑实证,所以也不适宜单纯用通里攻下法,而应重点调理气机,帮助胃肠恢复其正常蠕动功能。

  脐疗法是指将药物做成适当剂型施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予某些物理性刺激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它具有治法独特,方法简便,施行安全,疗效可靠,应用广泛的特点。脐疗是外治用药途径的精髓所在,基本原理是《内经》“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内外不相及则治主病”之旨。病从外入,外治可应之,即使病从内生,仍形于诸外,亦可以外治,并非外治不能治内。

  脐疗与内治疗法在原理上是相通的,所不同的只是给药的途径。内服药须先入胃,经过消化道分清泌浊后,将药力输送到全身。脐疗可使药物透过皮肤吸收,直达经脉,具有内外一贯之妙。

  神阙穴(脐)位于任脉,而任脉属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表里,共同司管体诸经之百脉,所以脐和诸经百脉相通;脐又为冲、任脉循环之所,且任脉、督脉、冲脉为“一源三歧”,故三脉经气相通。

  现代医学认为,脐部是体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亦最弱,皮下没有脂肪组织,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和胸、腹静脉相连通,并有动脉分支,血管丰富,药物易通过薄层皮肤弥散而吸引入血,进入循环而发挥药物的全身治疗作用。另外,脐部的神经较敏感,通过药熨、艾灸、电磁、激光等刺激和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改善脏器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自从现代医学药物透皮治疗方法问世以来,对中药的渗透吸收研究已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早在清代,外治专家吴师机云:“必得气味俱厚,药性走窜,或力猛有毒之品,可以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率诸药开结行气,直达病所。”目前不少学者正在研究这一类中药的促透作用。有报道认为,麝香、冰片、肉桂、生姜、穿山甲等一类芳香、气味俱厚的中药不仅能通经活络,而且有促透作用。离体动物实验亦证明,这一类药物可使皮质类固醇透皮能力提高6~8倍。

  有学者研究证实:用肉桂、吴茱萸各等份研末敷脐,用于阑尾炎术后功能恢复,出现肛门排气时间16~40小时,平均23小时,对照组排气时间22~72小时,平均41小时。用吴茱萸10克研末敷脐,治疗腹部术后肠麻痹性肠梗阻,一般1~2小时显效。用川花椒、酒蒲黄,醋延胡索、郁金、桃仁、红花、三棱、莪术、赤芍、水蛭、穿山甲等中药贴敷、灌肠并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痊愈率88%。用芒硝敷脐治疗小儿中毒性肠麻痹,总有效率可达96.8%。

  总之,敷脐疗法的基础理论是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今后还应当在祖国医学理论指导下,在研究经络学说的同时,不断地挖掘和探索脐疗机制,继续对敷脐药物加以现代科学技术验证,使这一简、便、易、效之法,更广泛应用于术后肠麻痹及其他服药困难的婴幼儿及老年,取得更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李军 吴江 吕伟 陈永珊

健康报》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腹鸣脐疗方
焦点新闻
·中医讲台——认识薰脐疗法
·温暖您的小肚肚——正确的脐疗(一)
·温暖您的小肚肚——正确的脐疗(二)
·什么是脐疗
·脐疗为什么能治病
·脐疗的施治原则
·脐疗的方法
·脐疗的发展状况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