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中医脐疗专题 > 其他脐疗方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脐疗

脐疗

作者:孙茂峰

  1. 脐疗的缘起

  脐疗法是把药物制成膏、丹、丸、散后,敷、纳、熏、灸、蒸、熨于脐部,再用纱布或胶带固定,以协助克服病痛之一种外治法,适合怕打针吃药者,故广传于民间。

  春秋、战国时代五十二病方,这本书中即有肚脐填药之记载,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也记载了脐疗法。公元281年左右,葛洪着的肘后备急方,描述治疗霍乱的方法,是盐纳脐中,灸二七壮。公元682年左右,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这本书中,治疗脐疮流水不止之方法,是用陈壁土敷脐,苍耳子或露蜂房,马齿苋烧灰膊脐。王寿的外台秘要一书中,也有脐疗之应用。宋代太平圣惠方,以蜂房烧末膊脐,治小儿脐风。明朝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一书中,用五倍子与醋熬成膏,膊脐治小儿泄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葱涎敷脐,治疗水肿、尿短路的记载。至吴尚先的理瀹骈文利用脐疗治病的药方涵盖内、外、妇、儿等病症,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了。吴尚先描述当时治疗黄疸的方法,是把百部的根,放在脐上,用酒和糯米饭盖之,至口中有酒气为度;又用干姜、白芥子敷脐,以口辣去之。由此可知,由脐所入的酒,及辛辣之气味皆可藉由皮肤吸收,而循经口中。理瀹骈文还记载大戟红枣膏(大戟粉、枣肉捣如膏)贴脐,有协助便秘患者,排便之功能。

  脐在腹部中央,按中医理论,透过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联系,作用于全身,所以应用广。脐就是神阙穴所在之处,传统中医认为它有任、督、带、冲四脉通过,而统全身的经络,联系五脏六腑,故若各部气血阴阳发生病理改变,可藉刺激神阙穴而调整全身,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以治疗全身的疾病。临床上灸脐可治晕厥、昏迷、休克,故可能有兴奋大脑、强心、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药物敷脐可治虚汗,神经性呕吐,故可能有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作用;灸神阙可治阳萎、不孕,可能有调节内分泌紊乱的功能;在神阙穴上拔火罐,可治荨麻疹和过敏性哮喘,可能作用于免疫系统、抑制过敏反应。

  有研究显示,灸神阙穴有抗病、强身保健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提高了NK细胞(自然杀手细胞)的活性而来。

  目前的医学也证实,药物可穿透皮肤表面结构,而被体吸收。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穿透扩散,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故渗透力强。脐皮肤除了具有一般皮肤所具有的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有丰富的静脉网,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可知药物可在脐部扩散到静脉,或腹下动脉分支,而进入体循环;又脐动脉结构特殊(有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病的脐动脉壁没有胆固醇堆积),而认为此种特殊结构,是药物能迅速被吸收的有利条件。

  脐静脉网向后、向上,与附脐静脉,联结于门静脉,药物被吸收后,经脐静脉网,有可能通过附脐静脉,经门静脉到达肝脏,但进入肝脏被代谢分解之量很少,故药效不致于降低。又药物调敷脐部,外加胶布固封,或以膏药贴封,在局部形成了汗水难以蒸发的密封状态,角质层含水量大增,膨胀为多孔状态,有利于药物的穿透、吸收。

  2. 脐疗的临床应用

  北京谷春艳及李葆富以40名心电图诊断为重度房颤、心肌硬化、心肌供血不足、下壁陈旧心梗、心肌缺血、窦性心率不整,伴心肌缺血,室性早搏,右束支传导阻滞,偶发房性外收缩,伴窦性心率不整及ST-T段,不同程度的改变者之病患为试验材料(这些属中医诊断为胸痹、心悸的范畴);以冰片、麝香、丹参、蟾酥粉末贴脐,以胶布固定,三日换药一次,共二个月,与口服复方丹参片之病相比较,发现总有效率前者为65%,而后者为31%。

  大陆山西周永锐以附子、补骨脂、益智仁、覆盆子等药敷脐,以治疗小儿夜晚遗尿;用丁香、甘遂、肉桂、白胡椒研末,填脐治疗水肿,痛经偏虚寒瘀血者,用艾叶、小茴香、桂枝、香附、干姜填脐,用厚朴、葱白、枳实敷脐,治疗便秘,蓖麻仁、升麻、地花、枳壳敷脐治脱肛,并以蓖麻仁、五倍子、升麻治胃下垂相当有心得;有一诊断为急性黄疸性肝炎的病,用瓜蒂、铜绿、冰片研细末填脐,一周后GPT值由950降为100,并以首乌、延寿丹药物缝入布袋,系于神阙,以收益寿保健之功效。

  大陆湖北学者邓来送、邓莉以补阳还五汤加味,共23味中草药,制成脑康宁脐疗带,协助中风患者,在恢复期使用,总有效率89%。

  山东张立德、孙玉芝用生姜片,贴神阙穴,协助12位急性胃炎及26位肠道综合症患者;姜汁调元胡、五灵脂、杜仲、当归,敷贴神阙,协助痛经患者;姜汁调吴茱萸、肉桂、丁香、木香、地榆,敷贴脐部,协助小儿腹泻;并以醋调桂枝末,协助遗尿患者。

  1994年江苏省吴亚军及朱从进用黄连、吴茱萸、丁香、肉桂、苍术药末填脐,并以伤湿止痛膏固定之,协助了136位小儿腹泻的患者。

  1993年韩京周及韩蒲周以慢性结肠炎膏(吴茱萸、肉桂、补骨脂、薤白、小白花、元胡、黄连、乌梅、婴粟壳、及冰片)贴脐,协助73例慢性结肠炎患者。

  湖北黄明安及谢靳把小便量少,点滴而出,或闭塞不通,无刺痛感,中医属癃闭,而现代医学称为尿潴留的患者,按其证型,区分为‘湿热蕴结’、‘虚寒气滞’、‘血瘀阻滞’、‘中气下陷’四种证型,而开立不同的药剂处方,敷脐凹内,协助患者排尿。

  1990年湖北龙善煜,用肉桂、木香、当归、小茴香、吴茱萸、香附子研细末,以白酒炒熟,热敷于脐凹及其周围,以胶布固定,协助气滞血瘀型之患者克服经痛。

  辽宁张化南,用葛根、炒鸡内金、炒车前子研末,以蛋清调膏状,敷于脐,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协助125位小儿患者克服腹泻。

  山东吴皓、王书民、贺凤仪1990年,用补骨脂、黄耆、桑螵蛸、麻黄研细末,以生姜汁调饼,敷脐部,外敷纱布以胶布固定之,协助184位患者克服功能性遗尿。

  1993年,安徽余建社、余赛武,以乙醇浸泡菁蒿末,三日后取汁,用适量面粉和匀调成膏,做成黄豆大小面团,置脐凹,用活血止痛膏或胶布封闭,协助100例小儿患者退热。

  1982年,新中医杂志报导,以0.5g~1g之甘草及甘遂,研细混合,用棉花包裹呈球状,置脐窝中,外用胶布固定,协助了46位疟疾患者。

  1985年,山东中医杂志报导,30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腹泻较重患者,用止泻膏(苍术、白术、车前子、茯苓、诃子肉、薏苡仁、吴茱萸、丁香、山楂共研细末),取适量食用油,调为花生米粒大小塞脐窝,用胶布固定之,每日一换,5~7天为一疗程。

  1992年,中国针灸报导,182位前列腺炎症(肾虚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小便淋痛、尿末滴白)患者,以王不留行敷贴方,敷脐上,一日一次,七天为一疗程,每疗程间休息二天,其中有103位患者,症状缓解。

  1987年,中级医刊报导取适量丁香散(丁香、半夏、生姜共为细末,以生姜间浓汁调为糊状)涂敷脐部,外盖纱布,并用胶带固定,24小时后取下,连用三日,以协助妊娠呕吐(脾胃空虚、痰饮上逆者)。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面部黄褐斑脐疗方
焦点新闻
·中医讲台——认识薰脐疗法
·温暖您的小肚肚——正确的脐疗(一)
·温暖您的小肚肚——正确的脐疗(二)
·什么是脐疗
·脐疗为什么能治病
·脐疗的施治原则
·脐疗的方法
·脐疗的发展状况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