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艾滋专栏 > 预防艾滋病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艾滋病病毒致病机理

艾滋病病毒致病机理

2001年12月4日 网易

  HIV的生活周期包括吸附、脱衣壳、逆转录、环化、整合、转录、翻译、核心颗粒装配及最后装配和出芽等步骤。抗病毒治疗可以直接针对病毒复制的每一个步骤,从而打断病毒的复制和播散。

  HIV的主要靶细胞是细胞表面表达CD4分子的细胞,主要是CD4+T淋巴细胞,还有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近来年发现,HIV结合于CD4分子后,HIV还需要附着到其它辅助受 体上(通常是趋化因子受体,如CCR5、CXCR4等)。这些辅助受体在CD4+细胞上的表 达可能有所不同,这与不同宿主细胞对不同的HIV毒株的易感性差异有关。此外,HIV是 多嗜性病毒,它还可以通过其他机制进入其他类细胞,包括病毒-细胞融合、细胞 间病毒的转移、借助其他受体(如Galc)进入肠、脑、阴道细胞,以及通过病毒-抗 体复合物中Fc片段与补体受体的结合等。HIV对神经细胞的侵袭破坏,可能与某些HIV感 染相关神经系统病变或症状的发生有关。

  研究表明:急性HIV感染出现高滴度的病毒血症,随后显著回落,并在无症状HIV感 染阶段保持相对稳定。在急性HIV感染后,仅有一小部分HIV感染的细胞活跃的复制、 产生感染性子代病毒,多数被HIV感染的细胞处于细胞内潜伏状态,作为HIV在感染 者体内病毒的储备所。随着病毒不断复制、感染性子代病毒的持续产生,最终导致 HIV在宿主体内的播散,宿主细胞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认为机体产生的特异免疫应 答是抑制HIV复制的关键因素,其中主要是细胞介导的免疫,特别是CD8+细胞非细胞 毒性的抗病毒活性。较强的细胞免疫通常与CD4+T淋巴细胞分泌的1型细胞因子有关。 最近研究发现,在HIV感染临床进展之前,CD4+T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从以1型为 主(IL-2)转换为以2型(IL4和IL-10)为主,具体机制尚未弄清。

  机体由感染初期细胞免疫的高反应,过渡到以抗体反应为主。这时病毒的复制增强, CD4+细胞的减少加快,直至最终出现机会性感染和/或肿瘤。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下一编:艾滋病小资料
焦点新闻
·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仍以吸毒为主,性传播比例上升
·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60%通过吸毒感染[图]
·HIV的能量障碍
·艾滋病病原学
·艾滋病病毒三种传播途径在中国并存
·艾滋病病毒(HIV)又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两种中药制剂可抗艾
·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60%通过吸毒感染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到健康社区交流咨询或尽快去医院就医治疗。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