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药物手册 > 药品大全 > 儿童用药 > 正文 用户登录 注册
儿童用药慎字当头
繁体版

 

  某患者,男性,9岁,因慢性浅表性胃炎服用多酶片甲氧氯普胺、得乐冲剂治疗。6天后,病人自觉颈部发硬、颈稍后仰、语言迟钝、表情呆板、两手震颤、两眼向右凝视、肌张力增强。病人无发热、头痛呕吐、无癔病及癫痫病史。脑电图及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甲氧氯普胺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停用该药,给予地西泮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

  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在儿童患者中较为常见,其锥体外系反应最常见的症状为急性肌张力障碍(如:以各种奇异的肌痉挛为特点,多累及眼外肌、面颊肌、颈肌、上下肢和躯干的肌群,出现受累肌群的不自主阵发性强直性收缩);另外,还可出现帕金森综合征(如四肢肌张力增强、动作迟缓、手足震颤、表情呆滞)、迟发性运动障碍和静坐不能等。

  导致儿童出现锥体外系反应的药物较多,如胃肠道用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抗感染药:甲硝唑;中药:丹参注射液、冬凌草片;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五氟利多等。其中尤以胃肠道用药及抗精神病药物常见。如在临床统计的765例甲氧氯普胺不良反应中,属锥体外系反应的有730例,其中14岁以下儿童占60.3%;另有文献报道,在300例甲氧氯普胺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病人中,年龄在3个月~3岁者有265例,4~20岁者有35例。甲氧氯普胺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主要表现为急性肌张力障碍,而患者用药在一般剂量的居多(0.5mg/kg.d-1),少数病人超过一般剂量。口服后发生锥体外系反应的最短时间为30分钟,肌注为10分钟。说明剂型、剂量与发生锥体外系反应有一定关系。

  儿童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的防治:(1)查明病因,并详细询问病史及用药史。(2)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用药剂量、疗程。对脑炎、癫痫、低钙、癔病、破伤风、不明原因呕吐患儿,应禁用或慎用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药物。(3)一旦发生锥体外系反应要立即停药,多饮水,轻者可口服地西泮、苯巴比妥安坦莨菪碱等药物;病情稍重者可肌肉或静脉注射地西泮、东莨菪碱。对少数不能停药的精神病患者,可采用减量用药,加服安坦、地西泮,或静滴胞磷胆碱,这样不仅能有效地防治锥体外系反应,而且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有辅助治疗作用。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儿童百服咛
·儿童不宜多喝“易拉罐”
·儿童应多吃糙米
·儿童清肺口服液(儿科用药)
·儿童咳液(儿科用药)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