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药物手册 > 药品世界 > 抗肿瘤药 > 其他抗肿瘤药及辅助治疗药 > 正文 用户登录 注册
干扰素interferon
繁体版

干扰素〔基〕 interferon〔Ⅰ〕

干扰素是细胞受病毒感染后释放出来的免疫物质。其他物质如植物血凝素刀豆素a、商陆有丝分裂原及有些多糖也能刺激免疫活性细胞产生干扰素。由病毒和病毒以外物质诱发的干扰素分别称为Ⅰ型和Ⅱ型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类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其活性的发挥又受细胞基因组的调节和控制,涉及到rna和蛋白质的合成。Ⅱ型干扰素在实验研究中抑制肿瘤的效应比Ⅰ型强。已用于临床的干扰素有三类:干扰素α是病毒诱导白细胞产生的干扰素,β是病毒诱导纤维母细胞产生的干扰素,γ是病毒诱导淋巴样细胞产生的干扰素。目前大都是基因工程dna重组制备的产品。干扰素γ属于Ⅱ型,虽已进行临床研究,尚无正式产品。干扰素α-2α商品名罗扰素(roferon a),干扰素α-2b商品名于扰能(intron a,ifn)。

  【药理及应用】干扰素的药理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抑制病毒繁殖、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效应。通过调动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促分化、抑制增殖及调控某些致癌基因表达,干扰素对迅速分裂的肿瘤细胞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具体机制还包括防止病毒整合到细胞dna中,阻止肿瘤细胞生长、转移及除去封闭抗体,促进自然杀伤(nk)和巨噬细胞的功能等。

  干扰素不能由胃肠道吸收。肌内或皮下注射后ifnα80%以上可被吸收,ifnβ、γ则吸收较差。天然或重组ifnα肌注后一般在4~8小时后血浆中达到基本相近的峰值。t1/2约为4~12小时,个体差异很大,与所用剂量相关。血浆浓度与疗效并不相关,但与毒性相关。本品大部分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基本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可通过胎盘和进入乳汁。主要由肾小球滤过降解,部分在肝中降解。尿中原形排出很小。

  临床适应证:干扰素主要用于治疗晚期毛细胞白血病、肾癌黑色素瘤、kaposi肉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中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他曾用于骨肉瘤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头颈部癌和膀胱癌等。对慢性乙、丙型肝炎也有效。

  【用法】第1周300万单位,皮下注射,每周2~3次,第2周每次加到500~600万单位,第3周加到900~1000万单位连续6周,共8周为1疗程。

  干扰素亦可局部注射(瘤周浸润)、腔内注射(癌性胸腹腔积液)或膀胱内灌注。

  【注意】高剂量干扰素具有一般生物制剂的反应即发热、流感样症状,肌肉酸痛等,其次是轻度骨髓抑制。一般对肝肾功能无影响,少数有转氨酶、血肌酐升高。

  【制剂】注射用干扰素(冻干):每支100万单位;300万单位;500万单位。

  【贮法】需在冰箱内保存。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干扰素interferon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