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药物手册 > 中草药 > 中草药 > 正文 用户登录 注册
黄芪
繁体版

    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苹黄芪的根。主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得水消肿,托疮生肌。
    【应用】
    1.用于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诸证。①用治脾胃气虚证。黄芪擅长补中益气。凡脾虚气短,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常配白术,以补气健脾;若气虚较甚,则配人参,以增强补气作用;若中焦虚寒,腹痛拘急,常配桂枝白芍甘草等,以补气温中;若气虚阳弱,体倦汗多,常配附子,以益气温阳固表。②用治中气下陷证。凡脾阳不升,中气下陷,而见久泻脱肛,内脏下垂者,黄芪能补中益气,升举清阳,常配人参、升麻柴胡等,以培中举陷。
    2.用于肺气虚及表虚自汗,气虚外感诸证。贡芪能补肺气、益卫气,以固表止汗。用治肺气虚弱,咳喘气短,常配紫菀五味子等同用;近年以黄芪为主,配伍百部地龙等治慢性气管炎,亦颇有效。治表虚卫阳不固的自汗,且易外感者,常配白术、防风同用,既可固表以止自汗,又能实卫而御外邪。
    3.用于气虚水湿失运的浮肿,小便不利。黄芪能补气利尿,故能消肿。常与防已、白林等同用,如防已黄芪汤。现以黄芪为主,配伍补脾肾、利水湿之品,治疗慢性肾炎浮肿,尿蛋白长期不消者,亦颇为有效。
    4.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黄芪能补气托毒,排脓生肌。治脓成不溃,常配当归穿山甲皂角刺等,以托毒排脓;治久溃不敛,可配当归、人参、肉桂等,以生肌敛疮。
    此外,对气虚血亏的面色萎黄、神倦脉虚等,能[补气以生血,常与当归等同用;对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等,能补气以摄血,常与人参、龙眼肉、当归等同用;对气虚血滞不行的痹痛、麻木或半身不遂等,能被气以行滞,常与桂枝或当归、红花、地龙等同用;对气虚津亏的消渴,能补气生津以止渴,常与地黄山药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30~60g。益气补中宜炙用;其他方面多生用。
    【使用注意】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实证等,均不宜用。
《本经》

·黄芪
·黄芪
·黄芪山药
·黄芪浮小麦
·黄芪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