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然疗法 > 民间方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务实求新—中医药走出国门之道
[ 文章来源: 编辑:admin ] 【字体: 】【打印】【关闭
         
    中医药要得到世界的承认,确实面临着不少困难。但是笔者认为在这些困难中,有些是主要的,如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有些是次要的,如东西方文化差异、外国对中医药学不利的立法。分清主次和缓急有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少做无用功。笔者认为当前的重点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
    1.大幅度提高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
    在影响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因素中,不少人把东西方文化差异、各国对中医药不利的法律和法规作为关键因素。我对此提法颇不以为然,试想如果中医药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疗效高于现代医学,或者近似于现代医学而不良反应更轻,东西方文化差异还能有多大影响?因此中医药是否具有先进性才是问题的根本,大幅度提高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才是关键。
    2.加强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 
    此举可一举三得:一是中西医理论合参可大幅度地提高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二是有利于国际社会首先承认中西医结合医学并逐渐过渡到承认中医学;三是中西医结合可以促进中西医理论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共同发展。笔者认为,中西医学各有优缺点,我的观点是中医学研究的是疾病的外在表现(内经早有所言),即疾病的宏观病理变化,并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这种宏观病理变化,对药物是根据它们对人体的影响,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其药理作用,所以中医学应该是宏观医学。西医学研究的是疾病的内在表现,即疾病的微观病理变化,所以西医学是微观医学。中西医学不可能直接结合在一式的。中医学的优势在宏观,劣势在微观。西医学的优势在微观,劣势在宏观。两者具有显而易见的互补性。临床诊断和治疗在宏观上要符合中医理论,在微观上要符合西医理论,即“双符合论”。根据笔者的临证观察,按照“双符合论”辨证论治,遣药组方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用药的盲目性和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3.加强中药药理学研究
    中药药理学可以说是中西医结合的关键环节,加强中药药理学研究有利于按照“双符合论”的要求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把握临证用药,提高临床疗效。笔者研究发现,中药作用符合“积木组合原理”而不是“砖块组合原理”,改动关键的一、两味药有可能导致整个处方失效。每一味中药都含有多种成分,几味、十几味,甚至几十味中药组方对人体影响的复杂程度是难以想像的。单纯依靠中医理论或者单纯依靠西医理论临床用药,都很难保证临床疗效。惟有按照“双符合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把握临证用药,才能扬长避短,大幅度地提高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目前中药药理学研究尚存在不足,一是研究的品种还不够多;二是每个品种的药理作用研究得不够全面;三是研究的深度不够,达到分子水平的不多。
    4.完善中药标准化体系
    中药是中医理论的躯体,没有了中药,中医理论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中医理论是中药的灵魂,没有了中医理论,中药只不过是植物的根、茎、叶、花籽,动物的皮、角、壳和内脏。高质量的中药不仅是保证临床疗效的基础,而且是中医药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当使用假劣中药得不到预期的疗效时,中医药学的基石就会动摇,中医药学的大厦就有倾覆的危险。当前的中药质量堪忧,贵则假,贱则缺,劣药横行。这种局面再任其发展下去,中医将毁于中药,更谈不上中医药走向世界了。国家应该花大力气迅速推行中药材生产的GAP规范、中药饮片生产的GMP规范,组织技术力量加强中药炮制规范的研究,首先确保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这是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中药突破国际草药市场不断加高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关键因素。
    中医药走向世界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我们既不能盲目乐观,津津乐道干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轻,也不宜自贬其身认为中医药只是对“亚健康”状态有优势。笔者是搞抗癌中药临床研究的,中药的抗癌作用一点也不比西药差,但是其不良后应远比西药轻。因此,中医药是大有前途的。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