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然疗法 > 民间方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记者:陆静理智面对入世争抢商机迎挑战
[ 文章来源: 编辑:admin ] 【字体: 】【打印】【关闭
     
    在中药企业管理者眼中,“入世”到底意味着什么?什么环节制约着中药行业产业化的进程?中药现代化与中医现代化是否应当齐头并进?在中药产品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能够为企业做些什么?
    带着以上这些问题,记者先后采访了来京参加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中药企业峰会的几位企业老总,他们是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闫希军、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辽宁华源本溪三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跃复,以及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建弥。尽管由于所处企业的性质或为国有、成为民营、或为合资,几位老总看待问题的出发点不尽相同,但多年征战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第一线的相同经历使他们在一些问题的见解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入世一场新的市场洗礼
    “市场就像大千世界,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企业从来就是在不断地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一个企业如果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某一项国家政策上,那它不是一家真正的企业。”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天士力集团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独领风骚,实现7年资产增值100倍,累计创利税7亿元。也正是有了这一信念,“入世”在闫希军眼中只是一场新的市场洗礼。他对市场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市场就是一个均衡的分配关系,谁强谁就占据优势,不具优势者应当即时调整自己的思路,从而在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市场永远是公平的。对于千变万化的市场,企业应当持有一个乐观的态度,悲观的等待和依靠政策是行不通的,最终只会走向灭亡。对此,闫希军认为,对中药企业来说,面对入世,树立市场意识和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当然,这一机制必须建立在适应市场的体制之下。
    面对入世同样给人感觉已成竹在胸的徐镜人,毫不掩饰地介绍了他的战略思想:“不打攻坚战,要打游击战。”以优势兵力出击,在劣势时应即时撤退。徐镜人说,扬子江人已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下一步将对基中药二类、三类产品进行高力度地推广,他们的目标是要让中药片剂进入各级医院。
     产业化提高技术迫在眉捷
    “在全世界每年达280亿美元的植物药市场份额中,我国仅占3%;在全球中成药销量中,我国仅占5%,而日本占80%以上。”这组常人引用作为我国中医药大国身份名不符实佐证的数据,给韩跃复这位国家大型中药制药企业负责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紧迫感,还有更多深层次的思索,那就是数据背后隐含的我国中药生产企业自身的危机:数量不少、规模不大、工艺落后、生产技术装备落伍、检测手段滞后等等。近年来,虽然通过行业整合、市场淘筛以及技术革新等一些问题已逐步得到改善,但作为中药生产工艺重要环节之一的提取技术至今难以实现可控,已成为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闫希军告诉记者,一位美国FDA官员在一次研讨会上曾明确提出:我们不可能重新专门为中药制定一套新的研制标准,中药要进入国际市场只能将其作为一个新药来研究,但标准可以放松,首先必须达到有效成份明确、可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其他成份允许有不明物存在。
    今年,一项被国家计委列为高新技术项目的“中药复方提取物生产工艺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在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据丁建弥介绍,公司将斥资1.5亿元在奉浦建立现代化中药复方提取厂,通过计算机程控技术、超临界技术、高速逆流提取技术来提高中药中间体质量,最终搭建起“现代中药提取新技术平台”。工程将按照规范、标准、高技术含量的要求,不仅要按GAP的标准要求原药材,对加工、炮制也有较高要求。届时将通过多条计算机集成的、含各种工艺手段的流水线,使中药提取过程的指标直观地反映在计算机上,并实现可控。
    我们期待着,通过国家与企业的携手合作,早日突破“提取可控”这一难关,最终生产出得到国际认可且疗效稳定的中药产品。
    国际化变零为整,团队出击
    面对对于我们来说还很陌生的国际市场以及来自国际市场的种种挑战,中药产业这一真正的民族工业,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团队协作精神。这一点,从几位老总对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殷切期盼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
    每一个开拓过国际市场的企业都多多少少有过这样的“经验”,或是被某个所谓的中介公司骗一把,或是由于不熟悉当地民俗或法规而导致错失商机甚至铩羽而归。
    “如果我们能利用一些专门人才,有组织地去研究不同国家的医药市场和投资环境,为企业的资金介入做好市场先导,让我们的企业以‘知已知彼’的新姿态替代‘摸着石头过河’的被动局面。从而将有限的资金流用于市场运作上而不是一次又一次地‘交学费’”。企业家们这一立足现实的设想,无疑给把握政策、总司全局的行业主管部门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当然,这一工作不可能依靠某个部门、几家企业就可以完成,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全行业的协同作战必不可少。
        中药现代化呼唤中医理论现代化
    “中医药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中药现代化离不开中医理论的现代化。”韩跃复、丁建弥两位颇有中医药情结的国企老总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了共同的心声: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对中医理论现代化的需求也愈加迫切。
    “中药现代化是立足于中医传统理论基础上的现代化,其核心和根基是中医药理论。近年来,随着现代科研的开展和先进制药技术的引进,现代中药层出不穷,而传统的中医药理论无论是从术语的阐述、方法学的指导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一发展的需要,理论与实践形成严重脱节,然而,一切抛开中医药理论来谈所谓的中药现代化都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闫希军认为,中医药理论要实现现代化,首先指导思想要适应现代化。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医药理论对现代人来说语言上可能显得晦涩难懂,但这丝毫不能抹杀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之所以现代科学尚不能对其疗效和机理做出明确的解释,是因为现代科学进入到这个学科的时间还比较短,投资不足,科学界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要想通过我们这一代人或几代人的努力将这一历经几千年形成的理论彻底诠释,就必须借助现代科学的技术与方法。同时,中医理论现代化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和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们身边的人文世界和自然界的透明度在不断增加,个人的意志是不能阻挡这一社会文明发展趋势的。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