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然疗法 > 民间方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实行国标标准是大势所趋
[ 文章来源: 编辑:admin ] 【字体: 】【打印】【关闭
      
    有一则消息听后让人心潮难平:同是六味地黄丸,产自六味地黄龙故乡中国的产品,在美国的售价却只有美国产品的1/5!为什么?因为中国产品执行的是中国的标准,重金属、细菌含量超标,而美国的六味地黄丸由于符合美国的标准,在临床上可信度高,万一发生意外,美国的医生和保险公司也能举出足够的理由,证实事故与产品无关。应引起足够重视的是,美国的标准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国际通行的标准。因此,中药出口命运多舛。
    近几年,我国中药出口徘徊在5亿美元左右,作为原材料或简单加工品出口的中药始终占到65%以上,处于低级加工和低价值的阶段。而且,大多数中药以食品、保健品或化妆品的名义出口。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除中药的合法地位在多数国家未能得到承认以外,还包括我国在“入世”之前,不能享受WTO成员国之间的普惠制度,中药出口受到各国法律上的限制、认证标准上的苛求、高关税的打压,使中药不能进入国外的主流医院和药店,大多数只能在华人街的商店或地摊上买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认为,“入世”对中医药来说机遇大于挑战,而最直接的受益者将是中药。中药是我国特有的优势产品,资源广阔,价格较低;国际天然药物的市场广阔,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世”后国内一些实力雄厚的西药厂也将因为研制西药的种种制约,转而开发中药;“入世”后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壁垒和人为限制将被取消,中药可以平等地进入各国市场。但是,无论有多少优惠,进入别人的领地就要适应别人的要求。也就是说,中药出口在保持自身固有特点的基础上,必须与国际通用标准接轨。
    与西药相比,中药有其特有的复杂性,西药有明确的结构式、有效成分、毒副反应,而中药往往是整体作用,每一味中药就是一个复方。是不是由于中药有其特殊性,就不能检测、也就不能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了呢?银杏叶产自中国,德国发现其具有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理作用后,大量从中国进口原料,经过精加工后打入国际市场。他们已研究出银杏叶的有效成分是黄酮和内酯,并以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方法通过质量检测,得到国际公认。数年来,德国仅此一项产品每年在国际市场的销售额即达5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全部中药出口的总销售额。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自己的不足吗?
    除目前还难以解决的中药有效成分作用机理问题外,有些应该做好而未能做好的工作也不少。比如,近年欧洲流感流行,大量需要找国的中药板蓝根,但出口后国外反映药品包装落后,包装纸与药品粘在一起,无法分开。这在国外是根本不允许的。另外,中药内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含有西药成分而不注明,使用说明书不规范等问题,更使中药的处境雪上加霜。目前,国际上药品研制已向“三效”(速效、高效、长效),“三小”(使用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五方便”(生产方便、储存方便、运输方便、携带方便、服用方便)方向发展。相比之下,中药与这些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一份权威部门的研究报告认为,“入世”将对中医药行业造成冲击的方面包括:中医药理论上的含糊不清,比如对复方药物机理、经络原理的解释;中药的合法地位未能在多数国家确立;对中药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完善;中药资源大规模利用后所造成的资源匮乏以及如何避免成为原料供应国;科技投入过少,现有中药产品档次偏低;洋中药入境有可能对国内中药市场造成冲击,以及来自人才、技术、服务方面的竞争。这份报告的结论是:面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必须加快“三化一保”的建设,即中药的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和保护好中药的知识产权。同时,制定国内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中药标准化建设、加快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加大科技投入、组建大型中药企业集团等等。
    一位在美国经营中药多年的华商说:“中药要成为世界认可的药物,最终还是要像西药一样通过长期的昂贵的验证手续。需要做的工作包括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的结合,药品质量标准的统一,帮助人们加深对中医药理论的理解,以及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等。”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抓住“入世”的大好时机,先定下一个严格的与世界接轨的标准,使中药能够被国际主流社会所接受,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呢?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