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百科 > 中医疗法 > 中医妇科 > 月经病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经行浮肿

    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头面四肢浮肿者,称为“经行浮肿”。或称“经来遍身浮肿”。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脾肾阳虚,气化不利,水湿不运,或因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滞而作胀。
    l.脾肾阳虚   平素思虑劳倦过度,损及脾肾,经水将行,精血流往于胸,脾肾益虚,阳气不运,水湿不化,溢于肌肤,遂发浮肿。
    2.气滞血瘀   清志内伤,肝失条达,疏泄无权,气行不畅,血行受阻。月经以通畅为顺,若气滞血行不畅,则滞而为肿。

【诊断要点】

    经行浮肿是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的一种证候,经净则浮肿渐消。如经净后浮肿仍不能消退者,则需考虑是否为肝、肾功能不良而引起,应结合有关检查,明确诊断。

【辨证施治】

    l.脾肾阳虚

    主要证候:经行面浮肢肿,腹胀纳减,腰膝酸软,大便溏薄,经行量多,名淡红质薄。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或濡细。
    证候分析:脾肾阳虚,水湿泛溢莫制,则见四肢浮肿。脾虚失运,则纳减腹胀,大便稀溏。腰为肾府,肾虚则腰膝酸软。脾肾虚损,经血失固,则经行量多,色淡红质薄。舌淡苔白腻,脉沉缓或濡细,乃为阳虚不足之候。
    治法: 温肾,健脾,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场(《伤寒论》)加补骨脂川芎、巴戟。 茯苓 白术 桂枝 甘草。 方用白术茯苓健脾利水,补骨脂、巴戟、桂枝温阳化气行水,川芎理血中之滞,佐以甘草调和脾胃。共奏温肾健脾,化气利水之功。

    2.气滞血瘀

    主要征候:经行肢体肿胀,脘闷胁胀,善叹息。苔薄白,脉弦细。
    证候分析:气滞血行不畅,则肢体肿胀。苔薄白,脉弦细,均为气滞血瘀之征。
    治法: 理气活血。
    方药: 八物汤(《济阴纲目》加泽兰茯苓皮。 当归 川芎 芍药 熟地 延胡索 川楝子木香 槟榔 方中四物汤以养血活血,延胡索行血中之滞,泽兰活血消肿,川楝子木香槟榔疏肝理气。气行则血行。以收理气消肿之效。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