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百科 > 中医疗法 > 中医内科 > 神经系统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闭脱急症

    脑血管意外是一种主要见于中年以上患者的急性疾病,多数和动脉硬化有关,临床上表现为突然的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本病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其中以脑血栓形成最多见(约占50%),其次为脑出血(占28%)。高血压、动脉硬化为脑溢血,脑血栓,脑血管痉挛之基础;动脉瘤、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常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风湿性心脏病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则为脑栓塞的病因之一。脑出血多见于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由于动脉壁变性或破裂而大量血液渗入脑实质内,引起昏迷和瘫痪;蛛网膜下腔出血系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产生的意识障碍而言。脑血栓形成是指在脑动脉内膜病变基础上产生的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局灶性神经症状;因进入血液循环的栓子将脑动脉堵塞可发生脑栓塞,临床上表现为非常突然起病的偏瘫和意识障碍。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发生骤然,变证多端,犹如风之善行而数变,又如石矢之中的,若暴风之急速,故类比而名统称“中风”,并有“卒中”,“类中”,“大厥”等名称。

    病因病机
    人到中年,由壮渐老。或房室不节,劳累太过,肾阴不足,肝阳偏亢;或因体质肥胖,恣食甘腻,湿盛生痰,痰郁生热,这是致病的基本因素。更兼忧思、恼怒、嗜酒等诱因,均可导致经络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偏颇,气血逆乱,而发中风。
    如属肝风内动,痰浊瘀血阻滞经络,病位较浅,病情较轻,则仅见肢体麻木不遂,口歪语塞等经络证候,故称“中经络”。 如属风阳暴升,与痰火相加,迫使血气并走于上,阴阳平衡严重失调,痰热蒙蔽心窍,病位较深,病情较重,则呈现肢体瘫痪、神昏、失语等脏腑证候,故称“中脏腑”。 中经络者,如反复发作,病情由轻转重,亦可出现中脏腑证候。中脏腑者,救治脱险,病情由重转轻,但多后遗经络证候。辨证 本章节就“中脏腑”即脑血管病急性期意识障碍的中医辨证治疗做以阐述。 中脏腑者,病情重急,证见突然昏仆,神志不清,半身瘫痪,口歪流涎,舌强失语,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又可分为闭症和脱证。

    1、闭症:多因气火冲逆,血菀于上,肝风鸱张,痰浊壅盛。证见神志不清,牙关紧闭,两手握固,喉中痰 鸣,声如曳锯,二便闭塞,脉象滑数或横弦。
①阳闭:其表现除具备闭证的主要表现外,兼见颜面潮红,呼吸气粗,口臭身热,躁动不安,大便干燥,唇红、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②阴闭:其表现除具备闭证主要症状外,兼见面白唇暗,痰涎壅盛,静而不烦,四肢欠温,舌苔白腻,脉沉滑而缓。

    2、脱证:由于真气衰微、元阳暴脱所致。证见昏沉不醒,面色苍白,目合,口张,手撒,遗尿,鼻鼾息微,四肢逆冷,脉细弱或沉伏。如见冷汗如油,面赤如妆,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是真阳外越之象,是为危候。

    治疗

    ①中药治疗

    闭证-阳闭:辛凉开窍、清肝熄风。方药首选灌服或鼻饲至宝丹,必要时每6小时1次。并用羚羊角汤加减:羚羊角粉0.9克、菊花15克、夏枯草12克、白芍12克、丹皮12克、生地15克、生决明15克、龟板15克,急煎灌服或鼻饲。如有抽搐加全蝎6克、僵蚕12克;如表现鼻鼾痰鸣,身热、躁扰不宁,属痰热内闭清窍,加胆星6克,天竺黄12克、竹沥12克;便秘腹胀者加大黄10克。或另用安宫牛黄丸1-2丸溶后灌服或鼻饲。必要时每六小时1次。

    闭证-阴闭:辛温开窍,豁痰熄风。方用苏合香丸溶后灌服或鼻饲,并用涤痰汤加减:半夏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竹茹12克、菖蒲12克、胆星10克、枳实天麻钩藤僵蚕各12克。急煎凉温灌服或鼻饲。

    脱证:益气回阳,扶正固脱。方用参附汤加味:人参10克,制附子12克、龙骨牡蛎各15克;或加五味子10克、山萸肉12克。急煎汤凉温灌服或鼻饲。

    ②针灸治疗
    闭症:启闭开窍取督脉、十二井为主,辅以手足厥阴、足阳明经穴。用毫针泻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
    处方:人中、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
   
    脱证:回阳固脱取任脉经穴,用大艾炷灸之,壮数宜多,以汗收、肢温、脉起为度。处方:中脘、关元、神阙。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