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百科 > 偏方秘方 > 中华秘方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产后血栓性静脉炎(方数:2)
[ 文章来源:INTERNET 编辑:admin ] 【字体: 】【打印】【关闭


产后血栓性静脉炎 
(方数:2)

    产后细菌侵犯感染子宫静脉,进而扩展到卵巢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及阴道静脉、下肢静脉,尤以卵巢静脉为多见的疾病称户后立拴性静脉炎。发热寒颤和患红、患、热、痛是主要症状,一般发生在产后1至2周继发生殖系感染后出现弛张热,持续数星期之久为其特点。其他临床症状随感染程度及静脉血拴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髂静脉栓塞时出患侧疼痛;压痛;累及股静脉者,下肢栓塞部位肿胀,皮肤发白,局部温度升高,有时可触及硬索状静泳;当感染的血栓化浓时可脱落成为栓子散布在血循环中,引起脓毒血血,常常并发感染休克和迁及性脓肿,最常见的是肺脓肿。本病有时也被称为“股白肿”。
    本病发病机理多因妊娠盆腔血管床扩大,腹压增加,髂静脉回流缓慢,产后剥离面的栓塞性血管成为细菌滋长的良好基地,如受感染即可侵入子宫静脉而扩散到髂总、下肢、卵巢甚至左肾静脉,血栓随之延伸。
    治疗方面主要采用大量抗菌药物。一般不用肝素治疗,但疑及肺拴塞者可适量使用。如肝素治疗无效,则需考虑结扎卵巢静脉。
    中医文献中“坏疽”、“脱疽”的描述与本病类似。其发病机理主要是产时失血过多,四肢百骸空虚。筋脉失于濡养及产后气血俱虚,营卫失调,膳理不密,若起居不慎,则风、寒、温乘虚而入,郁久化热,留着经络使气应运行受阻。根据中医审征求因原则,其病因多为“寒湿阻滞经脉”和“湿热阻滞经脉”两大类。治疗方法宜在补益气血津液基础上活血通络、温经散寒、凉血清营。(曾真)

方     名

抵当通脉汤

清营逐瘫汤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