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百科 > 资讯博览 > 中药种植 > 最新发展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我国的甘草资源与甘草栽培技术
         
    1中国的甘草资源及现状
    1.1野生甘草资源及现状  甘草在中国的自然分布区域为N34度~N48度,E75度~E126度的狭长地带,南北延绵14个纬度,东西横跨51个经度,横贯13个省市自治区,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以南,沈阳、长春、哈尔滨一线以西的三北地区。分布区内太阳辐射总量平均为1357606卡.cm-2年-1,年平均温度为6.47℃,7月平均气温为22℃,1月份的平均气温为-12℃,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年平均降水量30mm左右,不少地方还在100mm以下。甘草分布区横跨了温带地区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碳酸盐黑土型草甸土、栗钙土、棕钙土或灰钙土、淡碳酸盐褐土、黑垆土和荒漠化盐化草甸土都适于甘草生长,在深厚疏松无石砾的沙壤或轻壤质土地上甘草生长尤为良好。
    由于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加,60年代以后野生甘草资源的消耗量逐年增大。新疆自治区商品甘草年收购量60年代为5700t,70年代达2.25万t,80年代初又增加到3.75万t。目前以甘草为建群种的甘草群落分布面积与解放初期相比己减少了50%以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50年代有以甘草为主的草原面积53.3万hm2,到1981年缩减为11万hm2。由于原料不足,内蒙古、甘肃等地的甘草浸膏厂绝大部分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自60年代起国内甘草收购价格一直稳步增加,60年代野生甘草鲜货为0.2元/kg,1995年前后人工栽培的混等条草鲜货为2.5元/kg,1999年秋季则上升到5元/kg左右。
    1.2甘草人工种植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我国甘草野生变家栽的研究工作开始于60年代,到80年代甘草人工栽培的主要技术关键已经基本解决。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性人工种植兴起于90年代初,目前正处于由野生资源向人工资源过渡的关键时期。目前人工资源的产量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种植面积较大的省区主要有内蒙古、宁夏、甘肃和吉林,其次是山西、陕西、河北和辽宁。
    1.3甘草专营许可证管理办法鼓励人工种植甘草2001年,国家经贸委下发“关于印发《甘草麻黄专营和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经贸支行[2001]271号)。该办法适用于从事甘草收购、加工和销售活动的企业。其中第五条规定,国家加强对甘草麻黄草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鼓励投资建设甘草麻黄围栏护育和人工种植基地。
    2甘草的药用栽培种类与栽培品种
      《药典》规定药用甘草包括乌拉尔甘草、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3种。目前栽培甘草应用的种子均由野生种群采集,我国目前还没有人工培育的甘草种子园,更没有优良栽培品种。北京中医药大学已经收集到100多个乌拉尔甘草的野生变异类型,正在进行优良栽培类型的选育试验研究。其中,甘草酸含量最高的类型达到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最低的类型还补足2%,达不到《药典》规定标准。
    目前市场上甘草种子供不应求,价格也在连年攀升,掺假现象时有发生。2001年春季,在赤峰地区有购买的甘草种子中掺有萝卜籽的案例。
    3甘草种植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3.1种植地选择 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下甘草的产量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甘草对温度条件适应性较强,水分条件对甘草产量具有决定性作用。据笔者研究,在我国温带降水300~500mm的地区,其降水量一般年份可基本满足甘草生长,可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土地上进行栽培,为获得优质移栽秧苗,育苗地应具有灌溉条件。在年降水量200mm以下地区,要获得优质高产,在没有充足地下水直接供甘草利用的条件下(地下水位2~3m),无论是育苗地还是移栽地都要具备灌溉条件。在降水量小(200mm以下)又不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区,种植地应选在地下水位2~3m以上的河流两岸或聚水条件好的低洼地段。另外,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要避免雨季积水的地段。甘草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宽,以PH在8.0左右,含盐量0.3%以下,深厚疏松无石砾的沙壤至轻壤质的土地为好。在自然分布区以外的地区引种栽培应特别注意,应在完成一个栽培试验周期的基础上,根据药材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再决定是否进行基地化规模栽培。
    3.2 育苗技术 甘草种子硬实率高,一般未经处理的种子自然发芽率不足20%。种皮的不透水性是造成种子发芽和播种出苗困难的主要原因。采用浓硫酸浸泡、增温复浸和碾米机研磨等处理方法,均可以打破种子休眠。现在生产栽培中多采用碾米机研磨进行种子处理,既用碾米机碾1~2遍,以不见种子破碎为度。此法费用少,方便可靠,适宜于大面积种植采用。
    甘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30℃,低于5℃不能萌发,高于40℃易造成霉烂。种子萌发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7.5%以上。育苗的播种期应适时早播,以延长生长期,春季播种在4~5月,具体时间因地区不同而异,一般应在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为宜。大面积播种育苗,播种量一般为90~120Kg/hm2,直播栽培45~60Kg/hm2,行距10~15cm,覆土厚度2~3cm,沙地覆土厚度应较壤土地适当增加。
    甘草喜光照,特别是幼苗生长缓慢,不耐蔗荫易受草遮盖,如不及时锄草,会导致大量死苗。因此加强中耕锄草十分重要。除草委除早、除小、除了。由于甘草幼苗不耐旱,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要及时灌水,每年视墒情应灌2~3次水。土壤粘重或盐碱重的,可在播前灌水压碱,播后不灌水,以防土表板结和返碱。为保证高产、优质,要重视科学施肥,在施用有机肥的同时配合施用复合肥、微肥,还可依土壤条件进行配方施肥,开展专用肥试验,更好地促进苗木生长。
    3.3 移栽技术 育苗后第1年秋季土壤结冻前或第2年春季土壤解冻后即可起苗移栽。首先进行起苗分级,优质苗的根头直径应在0.8cm以上,根长3O~40cm。起苗至移栽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苗子失水。可采用子埋移栽(简称平植)或斜理移栽(简称斜植)两种移裁方法,平植是将苗子首尾与地面呈水平方向平放在植苗沟中,斜植是将苗子根头向上根尾向下与地面呈一定角度(10~20度)斜放在植苗沟中,然后覆土镇压。植苗深度一般以根头埋入土层5~10cm为宜,秋季移植覆土厚度宜适当增加,壤质土覆土厚度较沙质土宜稍浅。移植密度应视土壤肥力等条件而定,在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的立地条件下,植苗密度一般为行距25~30cm,株距10~13cm(可达到30~32万株/hm2)。在干旱瘠薄的土地上移栽密度可适量降低。在土壤干旱的条件下,移栽后应及时灌足透水,特别是秋季移栽应确保移栽至出苗前苗子体内的水分平衡。赤峰以东地区,土壤中存在有引起甘草根腐的致病菌,移栽前应采用不引起药材残毒的杀菌剂进行蘸根处理。
    3.4甘草栽培成败的技术关键 育苗播种前深耕是关键,耕深40cm为佳,有利于甘草根系生长,形成优质的移栽苗。如果耕层较浅,甘草根系生长就会受阻,主根极易出现分叉,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播种前应灌足底水,待土壤田间持水量80%左右时进行播种。育苗播种应在春季土壤解冻,5cm土层温度稳定在10℃左右时为宜。播种前种子的处理是保证出苗的技术关键,采用碾米机轻碾3次,一般可使发芽率达到80%以上。覆土厚度2~3cm,播后镇压。选用优质移栽苗是保证高产优质的核心措施,最好选用芦头直径8mm以上,主根长度40cm左右的移栽苗。如果移植地土壤中具有根腐菌时,移栽后易于引发根腐病,移栽前应采用杀菌剂进行蘸根处理。及时除草是育苗成败的关键,也是移栽种植成败的关键。
    4 采收及产量
    人工种植甘草提倡3年采收(4~5年更好),因为这时已具有采挖利用的价值。而过早采挖甘草酸含量低而不稳,苗条规格(用于制作饮片)也不符合收购等级要求。目前有些农户为追求经济利益,种植2年就行采收,向市场提供了内在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这不仅严重降低了中药的疗效,而且使种植甘草的信誉受到了严重影响,对其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隐患。甘草采挖一般在春秋两季,而以秋季质量为最佳。秋季因根及根茎内贮藏养分较多,故坚实皮紧,粉性大,质量最好。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