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百科 > 资讯博览 > 名医名著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明代]戴思恭《证治要诀》《论证要诀类方》《推求师意》

戴思恭(公元1324~1405年),字原礼,号复庵,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是明代著名医学家。 戴思恭家传学儒,从小勤奋向上,博学广纳,曾拜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朱丹溪为师,因戴思恭刻苦好学,颖悟绝伦,故最受朱丹溪赏识,得到的传授最为精深。戴思恭学成回乡,以其高明的医术闻名干江浙一带。 明朝洪武年间,戴思恭被征为正八品御医,授迪功郎,因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深的医术,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看重。1398年朱元璋病逝,建文帝即位,将戴思恭提升为大医院史。 戴思恭著有《证治要诀》12卷,《论证要诀类方》4卷,《推求师意》2卷。在其学术思想方面,戴思恭对气血的阐发,对痰证郁证的发挥以及脉症并重、辨证施治等论述,虽宗于丹溪之论,但其阐发颇有独见,对后人启发很大。 他将朱丹溪的“阳有余阴不足论”中阴与阳主要是论述阴精与阳火的关系,推广到泛论气血的盛衰,提出了“气属阳,动作火”的论点,是对气机生理病理的童要阐述。他认为治火而能做到审证求因,按因施治,才可避免实实虚虚之祸。他还提出“血属阴,难成易亏”的论点,认为“血者,神气也,持之则存,失之则亡。是知血盛则形盛,血弱则形衰,神静则明生,形役则阳亢。”指出阴血亏伤产生诸多病变,保养阴血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他对六郁辨证详审,记载了气、温、痰、热、血、食等六郁的症状和脉象,指出了中外四气不同的治郁大法和治郁的主要药物。对于痰证的论治,他也一宗丹溪之说,将痰饮的病因病机作了精辟的概括:“因气成积,积气成痰。”他称痰饮能变生很多证候,治疗时要先考虑病因,不要被诸多证候所牵制,而当以治饮为先,痰饮一消则诸证自愈。 戴思恭对痰饮的论治,议论清晰,方法明确且多样,常被后世医家所取效。与此同时,他大部分时间在临床上用来验证丹溪之学。在辨证中脉症并重,以临床症状为基础,又常常决之于脉象。在处方用药上,也极为高超。戴思恭不愧为“学纯粹而识深远”的医学大家。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