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百科 > 资讯博览 > 名医名著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金代]张从正《儒门事亲》等

张从正(公元1151-1231牟),字子和,号戴人,金代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人,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 张从正性格豪爽,言行放肆,喜读书作诗,嗜饮酒。他最初在刘从益门下学医,后私淑刘完素之学,用药多重寒凉,治病每多取效。张从正因医术闻名,曾被皇帝征召入太医院,但不久即辞职归家,游山玩水,放诞无拘,以与门人谈论医术、传授医理为乐。 张从正着有《儒门事亲》,其含义是儒者若能好好事亲,必明医理,全书15卷,据说前三卷是他所写,其余皆是弟子所录他的言论和别人著述,是一部杂记式著作。该书不仅阐述了攻邪与扶正的辩证关系,同时也丰富了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三法内容。此外他还着有《三复指迷》、《张氏经验方》、《伤寒心镜》、《秘录奇方》和《治病撮要》。 张从正乃攻邪源开山鼻祖,通过实践与心得确立了他的攻邪理论。当时医界盛行补法,不论何病,滥投补剂。而他一反旧习,立主攻邪。他认为人体发病都是邪气作用的结果,邪气是致病的祸根,邪去则正安,他将只知用补法而不知用攻法祛除病因的医生比为“鲸湮洪水之徒”。同时,他将致病因素分为三类:天之六气、地之六气与人之六味,并根据人体发病部位和症状的不同,分别采用汗法(即灸、蒸、渫、洗、熨、烙、针刺、砭射、导引、按摩或使用辛散解表药物等)、吐法(不仅是催吐,凡上行者皆为吐法,如引诞漉涎、嚏气追泪等)、下法(即凡具有下行作用的方法,如通便、泄气、磨积、逐水、催生、下乳、破经等)进行治疗。张从正指出这些方法应随体质、时间和地点而异,审慎用之,特别是对有毒之药更应慎用。他强调攻邪与养正是互补互成,使用攻药不可过之,宜“中病即止,不必尽剂”,然后用“食养尽之”。 张从正认为血气壅滞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病机,故在治疗时疏通气血,使血气流通甚为关键。他还发展了心理疗法,对七情引起的情志病用以情制情的方法治疗。认为悲可制怒,喜可制悲,恐可制喜,怒可制思,思可制恐。他的情志治疗理论颇具实践意义。 张从正的病邪学说和治疗上以祛邪为主的理论,至今仍光辉不减,他对我国中医学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