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百科 > 资讯博览 > 名医名著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历代名医传略(1)

张子和(1156~1228年),名从正,号戴人,金代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一带)入。读诸子百家,学识渊博,曾为军医、大医,后辞归行医民间。理论上力推政邪,攻邪的方式主要为汗、吐、下三法,后世称为“攻下派”。著有《儒门事亲》四十卷。 李东垣(1180~1252年),名杲,字明之,晚号本坦老人,金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出身富豪之家,因母被庸医所误,乃发愤学医,拜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为师,发挥了张师脏腑辨方正之长,创内伤脾胃学说,在治疗上善用温补脾胃立法,被称为“补上派”,其代表作是《脾胃论》。 朱丹溪(1281~l358),名震享,字彦修,元代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早年习举子业,三十岁时,有志于医。又曾从朱熹弟子许谦学习理学,这对其以后医学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朱民在“根火论”的基础上创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在治疗上提倡“滋阴降火”之法,后世称其为“滋阴派”。著作《局方发挥》、《格致余论》、《丹溪心法》影响较大。 以上寒凉派、攻下派、补土派、养阴派的四位代表人物被奠称为“金元四大家”,他们的理论主张与临床实践,开创了医学发展的新局面,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罗天益,字廉甫,元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居李果门下十余年,潜心苦学,尽得其妙。《卫生宝鉴》系其继承李果学说、集灵诸家之本,结合本人经验良方而撰成,并附列医案,阐析一些误治病例以为鉴戒。另撰有《内经类编试效方》(简称《内经类编》)九卷。 窦汉卿(1196一1280年),原名杰,后改名默,字子声,谥“文正”,金元间广平肥乡(今河北肥乡县)人。幼读书,有大志,先从岳文王翁学医,后遇名医李浩,授以“铜人打法”。后又习德,曾任翰林恃讲学士、文馆大学土。著有《流注指要赋》、《标幽赋》等,总编为《计经指南》(金芷君)

页面功能 【参与评论】【字体: 打印文章关闭窗口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