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儿血型不合(秘方数:4)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07-11-19


母儿血型不合 
(方数:4)

    本病是由母儿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血型的免疫性疾病。在我国最常见的是ABO血型不合,其次为Rh血型不合。本病发病的机理是由于胎儿从父方遗传而获得的显性抗原恰为母方所缺少。妊娠、分娩时此抗原由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并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使胎儿红血球凝集,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症。其临床表现:轻型者,出生1一2天后出现贫血、黄疸、嗜睡等;重型者,可致流产、死胎或早产,或出生时即有贫血、全身水肿、肝脾肿大、肌张力松弛、黄疸与日俱增,甚至引起新生儿黄疸而致死,如幸免于死者,可遗留发育不全、运动功能失调及听力障碍等后遗症。临床诊断依据:既往有不明原因之多次流产、死胎或新生儿童度黄疸史等,应考虑母儿血型不合可能,需进一步做血型及血清特异抗体检查以确诊。ABO血型不合者,母血常为O型,而父及胎儿血为A型、B型或AB型,IgG抗A(或抗B)抗体阳性。Rh血型不合者,母血常为Rh阴性,父及胎儿血为Rh阳性,IgG抗D抗体阳性。羊水穿刺胆红素>0.2mg/dl,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14g/dl,网织红细胞>6%,有核红细胞>2-5%,脐血胆红素>3mg/d1,均提示新生儿溶血症发生。
    处理原则:孕期定期做抗体效价、B超、胎监等检查,必要时及早引产(妊娠33周后新生儿有一定存活力)。新生儿的脐血需做上述血检查,了解新生儿溶血程度。在整个孕期的孕妇和产后的新生儿,可用中西药、蓝光疗法等预防黄疸发生,阻止新生儿溶血继续进展。被确诊为免疫性溶血症的新生儿,如出现严重贫血、水肿、肝脾肿大,在出生后72-96小时血胆红素达20mg/dl,需用换血疗法。国外已能采用宫内经济带换血法。
    本病在中医学中早有记载,属黄疸之“胎黄”或“胎疸”范畴。隋《诸病源候论》中首先描述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以后在《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中指出,“有自生下面身深黄者,此胎黄也”。黄病者轻,疸病者都重,并由于湿热化大;迫邪入营,黄疸加剧,患儿烦闹、惊哭、尖叫、两目上吊、肢紧,甚至正气衰竭,化源欲绝,称之胎起动风或急黄虚脱之症。小儿胎黄以阳黄为主,有辩证分型为湿热胎黄、邪毒胎黄、瘀血胎黄;脾湿胎黄,如病情急转可出现急黄虚脱或动风。治疗原则应以清热化湿、解毒、舒肝利疸退黄为基本法则,佐以活血化瘀,健脾导滞。(归绥琪)

方     名

益母活血化瘀方

茵陈汤

茵栀黄方

凉血化瘀汤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