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气上逆致呃逆 承浆、内关苦立消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9-06
呃逆,又称膈肌痉挛,是指自觉胸膈气逆、喉间呃声不断、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正常情况下,也会发生呃逆,多持续数分钟、数小时,不治而愈,多为正常生理所致。若呃声不断、不能自主者,则为病态。重者可间歇性发病,或昼夜不停,迁延数月不愈。发病多为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往往继发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肝硬化、胃癌等。呃逆属于中医的“噎嗝”“反胃”等范畴。
 
辨证要点
 
1.饮食不节 恣食生冷,脘腹胀满,呃逆频作,隐痛不适,纳减眠安,两便尚调,舌质淡红,舌苔略腻,脉细濡。
 
2.肝气犯胃 情志不遂,两肋胀满,呃逆频发,口干口苦,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
 
3.正气亏虚 纳少眠差,四肢乏力,胃脘隐痛,呃逆昼夜不停,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疗要点
 
1.治疗原则 宣通气机,宽胸利膈,和胃降逆。
 
2.穴位
 
第一穴:承浆穴,适于饮食不节、肝气犯胃、正气亏虚证型。
 
第二穴:后溪穴,适于肝气犯胃、正气亏虚证型。
 
第三穴:内关穴,适于饮食不节、肝气犯胃为主。
 
3.治疗方法:用毫针治疗;穴位封闭。
 
操作方法
 
承浆穴:让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找准承浆穴,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2寸不锈钢毫针,平刺承浆穴,实证用提插捻转泻法,虚证用补法捻转,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捻转。捻转得气后,每10分钟捻转1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轻者10天为1疗程,重者需2个疗程。
 
后溪穴:微握拳,找准穴位,虎口朝下,后溪穴朝上,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3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后溪穴并透合谷穴,捻转得气后,实证用提插捻转泻法,虚证用补法捻转,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捻转。每10分钟捻转1次,留针30~40分钟。每日1次,轻者10天为1疗程,重者需2个疗程。
 
内关穴:患者手心向上平伸前臂,找准内关穴,直刺,捻转得气后,每10分钟捻转1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轻者10天为1疗程,重者需2个疗程。
 
病案举例
 
验案1 呃逆(胃热所致)
 
彭某,男,59岁,工人,2008年9月30日初诊。患者诉呃逆不止2天。2天前,因咳嗽输液抗生素,引起上腹胀满、恶心欲吐、纳饮减少、呃逆频作,当地医院给予口服胃复安、中药针灸等治疗,未见效,前来就诊。21nx.com诊见呃逆不止,口渴思饮,声音洪亮,口干、口臭、喜冷饮,便秘尿黄。舌苔微黄、脉右关弦滑。
 
辨证:胃腑损伤,瘀热内蕴,升降失调所致。
 
治则:降逆和胃,利膈止呃。
 
治法:取承浆穴针刺。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3寸不锈钢毫针,平刺承浆穴,酸麻胀感后,用泻法强力捻转,约1分钟,呃逆即刻停止。每10分钟捻转1次,共3次,每日1次,连针5天,诸症悉除。针后随访,一直未反复。
 
按:呃逆,凡饮食不当,情志不遂,胃腑损伤等均可诱发或加重。西医认为呃逆是由于膈神经受到某些因素刺激而引起膈肌强烈地收缩而发生。中医辨证以寒冷袭胃、胃火上逆、肝气犯胃多见。
 
本案呃逆为胃火上逆所致,治宜降逆和胃,清胃止呃。承浆穴是任脉及足阳明胃经交会穴,针后呃逆即刻缓解,说明承浆穴具有降逆和胃,清胃止呃的功能。可见胃火或胃热引起的呃逆,取承浆穴针刺,用泻法治疗,效果确切。
 
验案2 呃逆(食滞客胃)
 
张某某某,男,73岁,医师,2010年12月1日初诊。
 
患者诉呃逆不断20天。20天前,饮食不节,上吐下泻,经治疗病情逐渐恢复,仍胃脘不适,呃逆频繁,夜间尤重,无精打采,纳减乏力,舌质淡红,脉细无力。
 
辨证:饮食不节,中气所伤,胃气上逆动膈。
 
治则:降逆和胃。
 
治法:针后溪穴,用补法捻转,1次症减,3次后消失,巩固2次,半年内未反复。
 
验案3 呃逆(脾胃湿热)
 
李某,男,39岁,2010年3月26日初诊。呃逆频作3天。3天前,饮食不节,加情志不遂,胃脘胀满,口干口苦,热灼感,呃逆频繁,口臭便秘,影响工作,口服胃复安,未见效。来诊时,呃逆频繁发生,胸腹随之抽动,舌质淡红,苔白兼黄,脉弦滑。
 
辨证:脾胃湿热、升降失调。
 
治则:降逆和胃、清热利湿。
 
治法:选内关穴针刺。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内关穴,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捻转,1~2分钟,呃气次数减少,胸脘胀满减轻,留针60分钟,治疗过程中,分4次运针捻转,呃逆次数明显减少,连续针3天,呃逆消失,胸脘胀满稍有不适。继续巩固2次,随访诸症悉除,两个月未复发。
 
按:本案发病由于饮食不节,加情志不遂所致。选内关穴针刺治疗,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具有宽胸理气、降逆和胃、解痉止痛等功能,针内关穴获愈,关键在于降逆和胃,胃气下降,呃逆逐渐缓解,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因此,针刺内关穴膈肌痉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临证心得
 
呃逆一证,发生部位在中焦,乃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治疗采取降逆和胃法。临床常用穴位:中脘、足三里、内关、期门、太冲、承浆、后溪等。而临床实践发现,见效快,疗效高,其中承浆、内关、后溪3穴尤其显著。
 
后溪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八脉交会穴之一,上行通督脉,下行沿着食管,穿过横膈到胃,属小肠,“经脉所过,主病所及”,故取后溪穴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呃逆主要是由于膈神经受到某些因素刺激,致使膈肌产生不自主的间歇性的强烈收缩而引起,因此,能够抑制膈肌痉挛收缩的治疗方法,都能使呃逆取得治疗效果。针刺承浆、内关、后溪3穴所以治疗呃逆效果显著,可能与此有关。尤其是内关穴使用利多卡因、胃复安封闭,呃逆即刻消失,进一步提示膈肌痉挛得到抑制的结果。
Tag标签: 呃逆(19)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