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治疗 段富津教授的病例及语录进行整理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07-20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为现代临床常见的病证,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发作的年龄常不限是年轻人或中老年人,发病率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本病常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晕厥或中风,甚至危及生命。为此,笔者将对段富津教授治疗眩晕的病例及语录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以期发掘出诊治眩晕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
 
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笔者随段富津教授临证期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门诊部共收集段富津教授诊治病例4236例,其中眩晕568例,除去只进行了1次诊治患者61例,实际整理507例。507例眩晕病例中年龄最小14岁,最大82岁,说明该病的发病年龄范围较广。其中尤以40岁以上居多,占83.04%;共涉及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中焦阳虚,痰饮上泛;脾胃虚弱,痰湿中阻,清阳不升;肝火上炎,肝阴亏耗;肝阳上亢,肝风上扰;少阳郁热,胆火上炎;肝阳上亢,气血逆乱等24种证候。
 
507例病例中,病位在肝、脾、肾者453例,占89.35%。因此可以说肝、脾、肾功能失调是眩晕之本,是决定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内在因素。
 
段富津教授诊治眩晕,既强调肝脾肾功能失调在其病机演变中的重要作用,又十分重视邪气对本病的影响,认为风、火、痰、瘀多因肝脾肾功能失调而生。
 
段富津教授主张因风致眩应区分内外病因。眩晕与火:外感火邪而致眩晕2例,占0.39%,内生火邪48例,占9.47%;眩晕与痰:痰饮而致眩晕127例,占25.05%;眩晕与虚:因虚致眩之虚无外乎气血亏虚、脾气虚、脾阳虚、肝阴虚、肝血虚、肝胃虚寒、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脾肾阳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等;眩晕与瘀:瘀血为患的7例,仅占0.01%。他认为除外伤患者有因瘀血而发为眩晕外,还有部分老年人因机体老化,脏腑功能衰减,运血乏力,气血流通不畅,因虚致瘀,脑失所养而发眩晕。
 
段富津教授对眩晕具有丰富的辨证论治经验,主要体现在眩晕之七辨。即辨外邪之象、辨痰象、辨内风之象、辨瘀象、辨正虚之象、辨火旺与阴虚的轻重缓急、辨病机的动态变化与本虚标实;眩晕七治,二十四法恰中病机。即治外邪,祛风胜湿法,和解少阳法,清暑化湿法,疏风清热法等。
 
治疗眩晕,段富津教授重视调治脾胃。原因主要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因气血亏虚之眩晕,调治脾胃,使气血充足则眩晕自止;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因清阳不升或浊阴不降之眩晕,调理枢机则眩晕可除;脾为生痰之源,因痰致眩,脾健则痰无所生;脾虚不能散精于肝或土壅木郁可致肝病之眩晕,脾胃健旺血亦充足,使肝体得以柔和而风火自平;脾胃为后天之本,滋补后天之本以养先天之本,则肾虚之眩晕可治;脾胃受病可致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发生疾病,脾胃健旺则百病不生;药物的正常摄入、运化、吸收、输布、排泄,全赖脾胃之运化,胃气一败,百药难进,而胃气来复,诸脏才得转机。
Tag标签: 眩晕(68)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