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康临床治口苦伴口气臭秽半年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10-29
宋康,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30余载,治学严谨、博采精思,继承先贤又不断创新,临证经验丰富。
 
蒿芩清胆汤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由清代著名医家俞根初创制,由青蒿、淡竹茹、仙半夏、赤茯苓、黄芩、生枳壳、广陈皮、碧玉散组成,属于和解少阳剂,具有清胆利湿、和胃化痰的功效,多用于少阳湿热证。 宋老临床活用此方,先将经验与同道分享。
 
 
湿热证
 
刘某,男,35岁,因“口苦伴口气臭秽半年”前来就诊。患者长期吸烟及应酬,熬夜较多,近半年自觉晨起口苦,口中气味较重,大便黏腻,小便时有灼热感,舌红,苔黄厚腻,脉滑。宋老辨证为湿遏热郁。治以清胆利湿,清解郁热。
 
2011年1月6日初诊:青蒿12 g,黄芩10 g,淡竹茹10 g,苍术10 g,白术10 g,佩兰10 g,陈皮10 g,制半夏10 g,茯苓15 g,薏苡仁45 g,炒扁豆10 g,枳壳12 g,八月札10 g,乌药15 g,广藿香10 g,山药15 g,太子参10 g,建神曲10 g,7剂。
 
2011年1月13日2诊:前方去苍术、佩兰、建神曲、广藿香,加山药15 g,柴胡10 g,地骷髅15 g,7剂。
 
2011年1月20日3诊:前方去山药、太子参、柴胡,加白术12 g,阳春砂5 g,防风10 g,7剂。
 
2011年1月27日4诊:前方去淡竹茹,加炒竹茹10 g、川朴10 g,10剂。
 
2011年2月10日5诊:前方去广藿香、川朴,加太子参15 g,7剂。
 
2011年2月17日6诊:前方去川朴、白术、阳春砂,加地肤子10 g,白鲜皮10 g,7剂。 
 
2011年2月24日7诊:患者无明显不适,大便正常,口中没有气味,舌苔如常人。续前方7剂。
 
按语:本案是典型的湿热证。临床上以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痛,口吐酸水,大便黏滞,舌苔黄腻为主要临床表现。西医治疗给予维生素等对症治疗,但症状不易消失,患者往往身体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宋老认为此病湿遏热郁,阻于足少阳胆经,胆阻郁热,胆热犯胃,蒸液为痰,胃气上逆,故口中常犯酸苦水,胆经与三焦经相为表里,湿阻三焦,水道不畅,以致小便短少,其色黄赤。宋老认为本病为湿热证的表现,宋老惯用蒿芩清胆汤和小柴胡汤化裁,何秀山《重订通俗伤寒论》:“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合为一经,其气化一寄于胆中以化水谷,一发于三焦已行腠理”。故以青蒿、黄芩、淡竹茹为君清泄胆火;有文献显示蒿芩清胆汤[1]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疗效显著,它通过降低膜表面受体TLR2的表达来抑制NF-KB的活化,降低血清IFN-y水平,使Th1/Th2类细胞趋于平衡;降低肺泡内炎症反应,从而达到减少肺组织损伤的治疗目的。观察蒿芩清胆汤[2]及其拆方对湿热型流感病毒性肺炎及NF-kB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蒿芩清胆汤及其拆方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肺指数、肺部病理改变及NF-kBmRNA表达水平,其中全方效果最佳;陈皮、制半夏有二陈之意,和胃化痰;黄芩、太子参、柴胡有小柴胡汤之意。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意,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柴胡之升散,得黄芩之降泄,两者配伍,和解少阳胆经之热;苍术,川朴,薏苡仁化湿;诸药合用,共奏清胆利湿,清解郁热之功。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