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不生病 常艾灸保健穴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3-12-09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免不了要生病,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生病的痛苦经历,虽然不能保证自己一生不生病,但是我们有没有办法使自己少生病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常灸保健穴。

  传统的艾灸方法,操作比较复杂,不易掌握,不小心易烧伤局部皮肤。这里向大家推荐一种简便、实用的保健灸法——随身灸。在市场上购买一个随身灸盒和艾条。使用方法:打开盒盖,剪取一寸长的艾条插入盖内的钢丝中,然后点燃艾条的一端,盖上随身灸盒,放入随身灸盒袋内,固定在欲灸的保健穴处,让艾条在随身灸盒内自然燃烧,发出的温热之气可通过随身灸盒表面的小孔向所灸保健穴处散发,坐、卧、行均不受影响,待艾条燃尽之后便可取掉随身灸盒。

  选择哪些保健穴位可根据人的生长时期和所防治疾病的不同而有所侧重。青少年时期常灸肺俞穴、风门,可补肺卫之气,祛散风寒外邪;壮年时期常灸中脘、足三里、神阙,可补中气,健脾胃;步入老年常灸关元、肾俞、命门,可培补肾之元气、壮命门之火和延年益寿。常灸保健穴,可增强抗病能力,健康伴一生。

  青少年时期 常灸肺俞、风门二穴

  人的成长从幼儿、少年到青年这一时期,阳气旺盛,活泼好动,常在户外活动,肺脏娇嫩易感受风寒外邪而生感冒、发烧、咳嗽、气管炎等外感类疾病。刚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年轻人,不适应新环境,远离父母,自理能力较差,不太注意衣服的增减,如遇天气突然变化,则易感冒风寒致发烧、头痛等疾病,就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

  这时常灸肺俞穴、风门等穴可以补肺卫之气,祛散风寒外邪,达到防治外感疾病的目的。肺俞、风门二穴位于上背部,肺俞穴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肺脏之背俞穴,为肺脏经气输注于背部的地方,常灸肺俞,具有补肺卫之气的作用。风门乃风邪出入之门户,位于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常灸风门具有祛散风寒外邪的作用,可预防感冒等外感疾病的发生。

  壮年时期 常灸中脘、足三里、神阙

  人当壮年,社会交往较多,亲朋好友在一起相聚,难免请客赴宴吃大餐,朋友高兴相聚,开怀畅饮,不知不觉就会吃多喝多,而损伤脾胃;或者因工作等原因,不能按时吃饭,或暴饮暴食,或过食生冷而导致脾胃受损。就会出现脘腹胀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掁等脾胃运化功能障碍的疾病。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百病尤生。”清代御医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也讲:“脾胃者,四脏之母,母气亏败,四子失养,脉见真脏,则人死焉,故四脏之脉必以胃气为本。”“足太阴脾主升,足阳明胃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为中气。胃主受盛,脾主消磨,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神病则惊怯而不宁,精病则遗泄而不秘,血病则凝瘀而不流,气病则痞塞而不宣。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因此,常灸中脘、足三里、神阙可补中气,健脾胃,升脾阳而降胃阴,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

  中脘位于脐上四寸,属任脉,为胃之募穴和八会穴之腑会,为胃气、腑气汇聚之处。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当外膝眼(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为胃经之气所入之处。《灵枢·脏气病形》中讲:“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谚语有:“想要安,三里不常干”说的就是常灸足三里穴。神阙即肚脐,乃生命之根蒂。常灸神阙有补中气、固元阳等作用。

  步入老年 常灸关元、肾俞、命门

  当人步入老年以后,阳气渐衰,肾气不足,命门火衰,常会出现耳聋、眼花、小便频数、无力,夜尿增多,下肢寒冷等衰老的症状。

  老年人常灸关元、肾俞、命门,可培补元气,延缓衰老。

  关元穴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属任脉,是小肠之募穴,为小肠之气汇聚之处。关元穴俗称丹田,历来被道家养生、炼丹所重视。

  《难经》中说:“脐下肾间动气,乃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常灸之可培补五脏六腑之气,养十二经脉之根。肾俞、命门二穴均位于腰部,肾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肾脏之背俞穴,是肾脏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命门位于人体后正中线上,在第2腰椎棘突下,属督脉,督脉统管人身之阳气,有补肾阳、壮命门火的作用。

  常灸肾俞、命门二穴培补肾之元气、壮命门之火、延缓衰老,对肾阳虚病证和命门火衰所致的尿急、尿频、尿不尽和夜尿增多等泌尿系统疾病有防治作用。

Tag标签: 艾灸(18)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