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讲究“气至病所”针灸学的崛起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07-05
2007年,在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 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上,金观源教授曾受邀与福建胡翔龙教授联合主持了“系统生物学与经络、针灸机制研究”论坛。会上金教授的演讲列举了针灸临床与经络研究中已取得实证或共识的30个核心课题,并且对其不清楚或有争议的地方做了鲜明的对比,引起了与会专家们极大的兴趣。十年过去了。当前针灸临床与科研比当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金教授自2015年底起发起全球免费招徒,网络授课,至今二期共44名徒弟来自美国、中国(含香港地区)、英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韩国等世界各地,多为中医博士、硕士,其中不乏从业四十余年的资深中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也有年轻的在校研究生(2)。金教授2016年又连续发表数篇长文详细介绍“继往圣、开来学”的反映点针灸,并且亲临中国北京、广州、香港等地、澳大利亚、新西兰及美国一些城市,以及在微信中医群里讲课,使反映点针灸学成为在继承传统针灸基础上发展现代针灸医学当前最受人瞩目的一种流派,2016年12月,趁金观源教授受聘为美国中医学院博士生班讲授“现代医学针灸精要”课程之际,巩昌镇院长和金观源教授课间课后进行了多次畅谈,主要围绕金教授所提出的反映点针灸学,及其与现代医学针灸发展的关系,现把访谈记录(31个问答)辑成此文,以飨读者。
注:因篇幅问题,将以连载形式发布在本公众号上。 
 
前期回顾:现代与传统的整合:反映点针灸学的崛起(一)
 
第二部分
 
10
10.巩问:在经典针灸学中,我们有一些“四两拨千斤”的穴位,如四总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郄穴、下合穴、五腧穴。在反映点针灸学中,我们还有这些特殊类型的穴位吗?它们以什么面貌或者以什么群体出现呢?
 
金答:有,这些穴位大多是几个不同类型反射区重叠的部位。在经络体系中,有许多重要而常用的穴位既可以用治某种内脏疾病,又可以治疗躯体某部运动器官疾病。从反射学的观点来看,它可以解释是某一内脏反射区与某一躯体反射区在这些穴位处重叠的缘故。因为内脏反射区与躯体反射区既然能同时出现在身体表面,就不可避免地会有这两类反射区的局部重叠;加上反射区有分层的特点,使不同反射区之间的重叠更为可能。此外,一些穴位(如内关、三阴交)可以用治于几种不同内脏的疾患,也可以解释为它们处于几种相应内脏反射区的局部重叠处。同样,中枢反射区也有与内脏反射区或躯体反射区重叠的部位。可以认为,正是这些不同类型反射区相互重叠的结果,使体表的许多重要穴位(如四总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等)具有纷乱复杂的主治功能。
 
11
11.巩问:在针灸治疗中,得气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针刺治疗讲究“气至病所”,针刺得气讲究“如鱼吞饵”,这些概念在反映点针灸学中还适用吗?在反映点针灸学中“得气”有什么新的解释?临床上难道要刻意追求得气(如局部肌搐动反应),效果才更好吗?
 
金答:这些概念在反映点针灸学中当然适用。“气至病所”经常伴随刺准反映点时发生,而且不需要特殊手法,这也经常是反映点与患部有“短路”联系的直接证明。"得气"现象起码可以表述为四种表现:针下沉紧;强烈针感;看不见但可以感觉到的针下肌搐动(主要发生在穴位深部或大肌肉);肉眼可见的针下局部肌搐动(主要发生在穴位浅部或小肌肉,也就是所谓的局部肌肉搐动反应(Local Twitch Responses, LTR),针灸临床上常称为跳动反应或扎跳。“如鱼吞饵”也就是其中的第二种。它是一种微弱的局部肌肉搐动反应。我的著作(1)早就对它的生理机制有详细的解释(参见图1)。
 
     传统针灸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针刺得气,认为“气至而有效”。针刺扎跳被称为“跳动反应”,相关穴位称为“跳动穴” (3),海外对 LTR重要性的认识,首次见于Hong CZ等的报道(12)。他们在治疗肌筋膜疼痛时观察到,刺激斜方肌上部的一个肌筋膜激痛点时,凡诱发局部肌肉搐动的患者均立即有症状的明显改善,而未获得局部肌肉搐动的则很少有改善。由此他们认为:针刺诱发局部肌肉搐动是取效的关键。因为肌筋膜激痛点是躯体反映点的一种(肌肉局部的躯体反映点),注重针刺得气的反映点针灸自然也注重在肌肉丰富的穴位或反映点诱发局部肌搐动反应。以提高疗效。但是,不只是只有诱发LTR才能提高疗效,另外的几种得气方式,甚至不得气(参见下文),也同样可以提高疗效。
 
12
12.巩问:在海外的针灸临床上,许多针灸医生都喜欢应用浅针轻刺的所谓“舒适针刺”,得气时的扎跳反应和舒适针刺,似乎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针法导向。请金老师点评一下这两种针法。
 
金答: 首先,舒适针刺的定义至今还是模糊的。如果把通常我们经常说的“painless(无痛)”也属于“舒适针刺”的话,扎跳(LTR)也可以是painless的,即属于无痛针刺类的。换言之,LTR与舒适针刺并不总是对立的。第二,如果把无明显针感的针刺定义为舒适针刺的话,那么与它相比,扎跳(肌梭激发)发生时,的确会诱发较强的针感。但是,此时患者不一定感到不舒适。比如,许多老年患者机体本身并不敏感,而原先有明显疼痛的话,扎跳时病痛减轻,患者反而感到十分舒适。当然,如果患者较为敏感,而且原先没有任何明显的疼痛,那自然会在扎跳发生时有强烈难忍的针感。所以,扎跳是否不舒适,一是决定于患者体表的敏感性,二是决定于何种病情下用治。第三,关于舒适针刺的名称是很吸引人的,我在拙著中也曾提倡,主要指针感微弱的弱刺激或轻刺激。但轻刺激不一定就是浅刺,我就经常使用深刺而仅有轻微的针感。故不能以针刺的深浅来论是否“舒适”。由此可知,临床上何种刺激最好也就要因人、因病而异了。有一个关于刺激总量的公式:总刺激量=单位刺激强度X 刺激时间(3)。一般来说,刺激的强弱可以用针感的强弱来表示(也可以用微创的程度表示),刺激时间包括留针时间或刺激频率与两次治疗之间的间隔。如果是浅刺激的舒适针刺,留针时间要延长些,斜刺则可使留在皮下的针体尽可能长些(如腕踝针所要求的);如果是强刺激的扎跳或神经干针刺,则可以短时间留针甚至不留针。对于多数疼痛性疾病来说,得气(包括扎跳)针法比不得气的针法的效果肯定较为明显。但不得气的一些针刺方法(如腕踝针)也有相当不错的镇痛效应,但它们需要配合患部的运动及较长时间的留针。一般来说,微弱针感的轻刺激适合多种非疼痛性疾病(包括内脏性疾病或中枢性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患者个体十分敏感时,我的金氏9联针(3)就是这样设计的。
 
13
13.巩问:神经运动系统疾病患者是我们针灸治疗的最大群体。这些疾病对针灸的治疗反应较好,被医生和病人公认的程度最高。现代针灸学包括反映点针灸学对这一疾病群体从理论认识上和临床实践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可否总结一下这些要点?
 
金答:消炎镇痛与躯体运动康复作用,是针灸的主要功效。应用反映点针灸更是有利于使针灸的疗效最大化。传统针灸的所有适应症都是反映点针灸的适应症。近代的大量实践证明,以动态出现在体表的反映点为靶点实施针灸,其疗效要比针灸刺激非反映点的其它部位(不论是否经穴)效果更为显着。为了说明反映点在针灸疗法中的重要地位,我曾提出“反映第一诀”:“经、穴皆可失,反映不可无”。这是对古人“宁失其穴,勿失其经”经验的补充与发展。取穴时务必以局部出现的各种反映为标准。
 
除消炎镇痛作用之外,针灸对各种瘫痪的疗效,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不论是由周围神经损伤或疾病引起的局部瘫痪,还是中枢性原因导致的运动功能丧失,针灸都有相当程度的促进恢复功效。典型的例子如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与脑中风引起的偏瘫,以及在西方十分多见的多发性硬化症等等。其实,不仅是促进躯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还有说话、听力、视力的恢复等,也都属于针灸康复的范畴,应用反映点针灸都有非常独特的疗效。
 
14
14.巩问:一些疾病在身体表面没有确定的病变部位,如高血压、失眠、过敏等,它们有反映点吗?如果有,如何寻找这些反映点?反映点针灸如何在这些反映点上施术?
 
金答:对于非躯体疼痛性疾病,也可以在体表找到反映点的,如尿潴留患者可以在三阴交附近找到以压酸为表现的反映点,针刺或艾灸后非常有效。其实,任何疾病也可以不找反映点,如按照传统经络寻找经穴,甚至非经非穴随便找个地方针灸,也经常会有效。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穴位作用的非特异性。一般来说,传统经穴多位于比较敏感的部位(附近有较密集的感受器分布),其特异性比非穴位高些,但如果把它们与反映点相比,则又不及了,因为反映点是与疾病所在的器官或部位有短路联系的靶点,其针灸效果是其它靶点远不能比的。当然,对于一般的疾病,随便扎一下也可能同样取效,有报道,针灸的安慰作用占23%左右,所以,针灸初学者即使取穴不准的效果也不会很差。但这不等于说对于那些顽固病症就不需要寻找反映点来治疗了。
 
寻找反映点首先要熟悉反映点最容易出现在身体的部位。其次,当在体表某一部位发现反映点时,还必须进一步确定它出现的组织结构,或者说它出现在体表组织结构的哪一个层次:是在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骨膜或关节腔?第三,不同表现的反映点也经常有自己的特点。如以压痛为主的反映点容易在紧张性较高的组织结构上检测出来,如大多数压痛点出现在体表的结缔组织或肌肉穴位上;而以突出、肿胀或硬结为主的反映点容易在松弛组织结构部位检测出来。对于在哪儿寻找反映点,我觉得可以按以下的思路:按经脉的体表线路寻找;在相应身体反射区内寻找;在患病局部或邻近组织寻找;在同节段神经支配区寻找;在躯体对称区或对应区内寻找(5)。
 
在反映点上可以同样应用在穴位上应用的包括针灸在内的各种类型物理刺激。针刺方法也与一般的穴位刺激相同,但要注重四点(5):一是刺激的结构层次要与出现反映信息的层次相同,而且要尽量刺准反映点的反映中心。二是可以选择不同的针具或手段来刺激位于不同组织层次的反映点。如应用七星针(加或不加火罐)刺激位于皮肤层次的反映点;应用较长的毫针或改良后的“浮针针具”刺激位于皮下组织的反映点;应用不同长度的毫针刺激位于深浅不一的肌肉或肌筋膜上的反映点(如激痛点)等等,三是因为反映点的敏感性高,一般无需过强的针刺手法,即不过度做捻针或提插手法,就会有较强的针刺反应与较显着的治疗效果。四是反映点的位置及其表现会随着治疗而变动。由于刺激后原先的位置会发生移动或其阳性表现逐渐随着疾病的好转而消失,每次治疗前要重新确定刺激靶点,并且以消除反映点上的各种阳性表现为观察指标之一。可以采取追踪刺激法,治疗至多数反映点转变至正常为止。
 
15
15.巩问:有些内脏疾病如心绞痛、肾绞痛在背部的反映在体表的反映可能是一个面,而不是一个点,当反映部位是一个面时,我们的反映点针灸疗法应该如何操作?
 
金答:当反映部位是一个面时,可以参取“一穴多针”或者 “一区多针” 的刺法,通过增大刺激面积来达到增强刺激量的效果。它是以把穴位或反映点看成是一个“面”作前提的,而且把穴位或反映点的中心看成是一个有一定体积的反映层。其实“一穴多针”的刺法,自古即有。在《灵枢》古书中有“傍针刺”、“齐刺”、“扬刺”等刺法的记载。近代在“扬刺”的基础上发展有“围刺”以及“同穴多针”刺法等。我在临床上应用“一穴多针”刺法时,经常是在一个穴位或反映点上同时刺上5~7针。针的排列可以是“排刺”,也可以是“围刺”。前者是数针平行排列成一行或数行;后者是中心一针,其余针包围式一圈排列(13)。
 
16
16.巩问:一些疾病可能在全身出现很多反映点,如肌纤维织炎。对于这些疾病如何选取针灸治疗的反映点?如何在这些反映点上施术?
 
金答:肌纤维织炎(Fibromyalgi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疼痛性风湿状态,其特征是骨骼肌和有关结缔组织的弥散性或局限性疼痛、压痛和僵硬,通常伴随着疲劳发生。它与骨关节炎一样,都属于常见的较严重的、慢性风湿性病症。针刺对于本病有很好的控制疼痛的近期效果。根据疼痛发作部位选取具有压痛的反映点针刺。也可选无痛侧躯干或肢体对应穴针刺。每次4~8穴,以针感向患部四周或远处扩散为度。对于寒症也可采用烧山火手法获取热感。留针30分钟。可以在针柄加灸或同时照射红外线。每周2~3次治疗。当疼痛部位转移时,可追逐刺激转移的患部反映点(压痛点)。
 
17
17.巩问:一些心理、精神、神志疾病的病人像抑郁症、焦虑症、失眠、多动症、创伤后心理压力紧张综合征、已经占据了我们美国针灸诊所的很大比例。 对于这一类疾病如何应用反映点针灸学呢?
 
金答:取穴主要在四肢末梢与头部中枢反射区内选取具有压痛的反映点,刺激手段除针刺外,也可以是艾灸、穴位按摩与耳穴埋针。如果压痛反应不明显时,也可以直接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神门或内关、风池,以及印堂或百会,每次9穴,针入皮下,浅刺,只要求获得轻微针感,但留针须30分钟或更久些。该法被称为“金氏九联针” (3)。艾灸时,主要在头顶、背部正中线(中枢反射区或督脉)内确定的反映点(压痛点或热敏点)施灸,常见的压痛点位置是百会、囱会、大椎、身柱、神道、至阳、筋缩等。根据症状的严重性决定针灸间隔时间,每日、隔日或隔3~4天一次。如果患者的项部与肩背部表现出强硬、压痛,还可以在针灸之后或教患者每天自己用手或按摩器用力按摩项部、肩背肌群,松弛局部张力。对于失眠患者,可结合耳穴埋针。
 
18
18.巩问:我们每个中医诊所针灸诊所都治疗很多妇科疾病,像不孕症,针灸协助体内人工受孕、体外人工受孕的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对于这一类病人如何应用反映点针灸理论和技术呢?
 
金答:治疗无论男女性不育症的最佳穴位,都位于泌尿生殖系反射区内。焦勉斋擅长针刺下腹部的归来穴治疗闭经,要求酸感扩散至腹股沟下,配血海、三阴交、中极、气海。血海穴向上刺,使针感扩散至阴部。我常用的是下肢内侧反射区与腰骶部反射区内的反映点,针刺下肢穴位或反映点时尽量获取向腹部或远端放射针感,如针感不强时可以接电刺激,留针30分钟。隔日针刺一次,连续治疗数月。
 
19
19.巩问:癌症病人也是我们美国针灸诊所服务的一大群体,特别是化疗放疗之后病人出现的疼痛、恶心、呕吐、抑郁、口干、秃发。 对于这一类病人如何应用反映点针灸理论和技术呢?
 
金答:目前在大多数恶性肿瘤的治疗中,针灸只是作为一种辅助疗法。针灸的目标是帮助减轻肿瘤压迫引起的疼痛,改善全身的状态,包括提高因放疗或化疗引起的白细胞数目下降,缓解恶心、便秘或腹泻等常见的副反应,增进食欲,还有提高免疫功能,故有助于延长患者的存活期与提高生活的质量等。针对肿瘤原发或转移的内脏或器官在相应的反射区内寻找反映点或敏感穴位施治,最好能发现有结节或突起的压痛点作为主穴,同时在一些中枢反射区内选取具有调节全身免疫功能的穴位作配穴,如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合谷等,还有背部中枢反射区穴位。单独针刺或针刺后加灸均可。此外,还可以对症配穴,即针对患者的各种症状选穴。如以镇痛为目的时,可以按脊髓节段分布取穴,或在相应夹脊穴应用电针刺激;也可以应用耳针治疗等。
 
20
20.巩问:我们对于针灸治疗的特异性作用和非特异性作用做了很多讨论。 如何区分这两类作用?如何使特异性作用最大化?针灸治疗的特异性作用和非特异性作用的比例能够量化吗?
 
金答:从反射学观点来看,穴位作用的特异性是由穴位的两个基本特性决定的:一是穴位的敏感性。或者说,穴位上的感受器及与其相联系的神经网络的阈值比周围较低,故以相同强度刺激穴位有着比非穴位处较多的信息输入,这类特异性经常表现为同一效应的强弱不同。二是穴位的反射性。即组成反射区的穴位比非反射区内的其他穴位有与相应反射部位的短路联系,故有其作用的特异性。这类特异性可以表现为不同性质效应的有或无。有些研究者只把这种差异看作是针灸穴位作用的特异性。然而,由于体表反射既有精确定位的一面,也有模糊扩散的一面,不仅反射区的边界可能不是十分清晰的,而且不同反射区之间可以发生局部的重叠,如在几个反射区重叠处的穴位刺激时,尤其是当刺激强度较大时,就会有影响几个反射部位的作用。此外,由于从穴位刺激所输入机体的毕竟只是一种非特异的干预信息,它所导致的机体反射效应也可以是弥散的(尤其是有体液因子激发时)。而且,针灸效应也受机体原先的功能状态所影响。这又是所谓穴位作用相对性的解释。
Tag标签: 针灸(63)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