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制约我国艾灸疗法发展的因素及其相应对策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12-03
艾灸疗法是传统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 《灵 枢·官能篇》言: “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 , 《医学入 门》曰: “药之不及, 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 , 说明艾 灸疗法可起到针刺、 药物起不到的效果。 艾灸具有 温经散寒、 升阳举陷、 拔毒泻热、 消瘀散结等作用, 具有广泛的临床适应证, 在慢性病治疗及 “治未病” 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1] , 特别是对一些难治性疾 病 [2] , 施灸后往往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随 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艾灸疗法具有极大发展 前景。 正如《扁鹊心书》记载: “人于无病时, 常灸关 元、 气海、 命门、 中脘, 虽未得长生, 亦可保百余年寿 矣” , 可见, 艾灸疗法不仅可以治病防病, 还可以延缓 衰老。 但是, 目前艾灸疗法尚有诸多问题值得研究, 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

艾烟的安全性和医师职业病防护

研究 [3] 表明, 短期艾烟暴露对人体有抗炎、 镇 痛、 抗过敏等作用, 但较高浓度或者长期吸入艾烟可 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部分对艾 烟非常敏感的人群, 长期待在艾烟环境下 , 容易出现 咽喉肿痛、 眼睛干涩红肿、 皮肤过敏等不适症状。 一 项对成都地区28家医院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的调查 [4] 发现, 长期吸入艾烟会导致医护人员疲劳感增强, 对 五官、 呼吸道甚至体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有研究 [5] 发现, 艾灸烟雾对大部分针灸医生咽喉部有直接刺 激作用, 可能会提高慢性咽喉炎的发病率。

目前, 我国大多数医院针灸科室存在设置不科 学、 设备过于简陋和通风保温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均会导致室内烟雾浓度大于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 [6] 。 国家质量总局、 国家环保总局和卫生部共同制定的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_T18883-2002) , 及卫生 部制定的 《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 (GB9671-1996) , 均对空气中一氧化碳、 苯、 甲苯、 二甲苯和可吸入颗 粒物浓度进行了规定, 其中, 大部分条款可直接适用 于艾灸场所。 但是艾灸所产生的烟雾与环境污染的 烟雾是不同的, 因此, 以上两项标准中的某些要求不 一定适用于艾灸场所, 需要针对艾灸场所制定新的 空气质量标准。 随着人们对医疗安全意识的增强, 艾 烟的安全性引起广泛关注, 医疗安全的发展不仅要 求医师保证艾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还要让医师尽量 规避艾灸疗法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这在一定 程度上对灸疗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艾灸疗法的起效是通过艾草的药性、 艾绒燃烧 的温热效应、 光辐射效应及其类芳香疗法相互作用 而产生 [7] 。 目前研究发现, 艾燃烧产生的主要环境污 染物为NOx、 SO 2 、 CO、 PM10。 有研究 [8] 运用GOMS方 法对3年陈蕲艾燃烧产生的艾烟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其鉴定结果发现, 艾烟中一共有126种物质, 主要为 烷烃、 酯、 醇、 酮、 醛和芳香烃类等物质, 其中, 芳香 烃类物质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主要物质。 因此, 长期 接触艾烟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极其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 建议采取如下解决方法: ①针对 艾烟环境进行专门的安全性研究, 建立艾灸诊室空 气质量标准; ②改进艾条制作工艺, 提高艾绒纯度 和质量, 研制安全有效的无烟、 少烟的艾灸产品; ③ 单独设立艾灸治疗室, 配置通风设备、 空气监测装 置、 温控报警器具、 视频检测设备以及床边呼叫器, 尽量减少医师在艾灸室滞留时间; ④提高针灸医师 的职业防护意识, 规定医师进入艾灸室必须佩戴口 罩, 以避免艾灸烟雾的大量吸入。

艾灸护理和不良事件防范

目前教科书上关于艾灸的内容仅停留在20世纪 70年代的论述和水平, 关于艾灸的治疗和操作流程 介绍寥寥无几 [9] , 这直接导致目前针灸医师在艾灸 护理方面认识不足; 另外, 由于中医护理的开展与普 及, 部分医院的艾灸护理工作由护士承担。 由于未经 过系统规范的中医理论知识培训, 护士往往对医嘱 缺乏理解, 只能机械执行, 施灸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 安全隐患 [10] , 如禁忌不明、 不辨寒热、 盲目施灸等, 增加艾灸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

针对以上问题, 相关科室应该制定规范化流程, 规范操作, 如, 加强岗前培训, 艾灸前应与患者详细 解释、 耐心交流, 了解患者目前的病情、 施灸部位的 皮肤情况及既往病史、 用药史和过敏史等, 了解患者 的意识反应及对疼痛的耐受能力, 并告知相应的替 代疗法, 签署知情同意书; 施灸时统一艾条段的长 短及数量, 保证治疗时间统一, 施灸热度一致, 施灸 部位受热均匀; 并且加强艾灸防烫防火设备, 如隔热 垫、 温控装置和阻燃窗帘等。

加强艾灸治疗量效关系的研究

由于艾灸治疗的个体化差异, 临床医师仍仅凭 经验, 根据患者的体质、 年龄、 病情、 部位不同掌握 患者所需的治疗量。 目前, 针灸临床中普遍存在 “重 针轻灸” [11] 的局面, 有大量的临床研究针对针刺的手 法、 操作、 流程进行研究, 对灸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相对较少, 艾灸疗法面临知识结构老化、 观念陈旧等 问题。 陈日新教授提出的腧穴热敏化灸疗新理论 [12] , 认为重视热敏灸感是提高灸疗疗效的关键, 为艾灸 疗法的量效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灸之要, 气至而 有效” [13] , 得气是影响灸效的重要关键因素之一。 然 而, 目前灸疗量效关系中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 研究, 如不同患者、 不同疾病和证型所需的治疗时 间、 治疗频率、 适宜温度、 艾灸材料和穴位配伍等关 键因素, 以及患者主观感受(灸感)与客观因素(灸 温) 之间的关系等。

艾灸器具的现代化研究

现有的文献 [14] 初步证实, 艾灸通过热、 光、 烟综 合发挥作用。 但研究 [15] 表明, 并非艾灸温度越高, 产 生的灸疗效应越显著。 因此, 研制艾灸温控装置, 甚 至带温控的艾灸治疗仪、 艾灸拔罐治疗仪器等 [16] 具 有很大的产业前景。

另外, 陈旧的艾灸器具, 艾灸落后的燃烧方式, 均会导致艾灸过程中产生烟雾大、 易烫伤、 耗时长等 问题, 应研制安全有效的无烟、 少烟的艾灸产品, 开 发新的灸疗产品; 引进现代新技术, 对现有灸疗工具 进行改进; 设计艾灸防烫防燃工具, 申请自主创新的 专利, 大力发展艾灸器具的现代化研究 [17] 。

结语

随着对外交往的快速发展, 中国针灸疗法在世 界众多国家和地区迅速传播和发展, 中医的国际影 响力日益提升。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与针刺疗 法兴盛相比, 艾灸疗法的传播和普及度并不高, 国 际影响力相对较弱。 因此, 未来我国艾灸疗法的发 展, 必须加强艾灸技术的现代化研究, 在提高灸法 临床疗效的同时保证艾灸的安全性; 必须提升临床 研究的强度, 加强灸疗量效关系的研究, 加快灸法与 灸器的研发与创新, 在规范艾灸护理的同时降低不 良事件的发生概率, 以推动艾灸疗法的长远可持续 发展。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盛吉莅 金肖青 诸剑芳 陈益丹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