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05-08
肌肉痉挛属于血液透析中常见并发症, 其发病率 可达 20% ~35% , 持续时间几秒到数分钟不等, 患者 往往疼痛难忍, 能使血液透析依从性降低, 需采取积极 有效治疗措施 [1 ] 。目前, 临床治疗血液透析合并肌肉 痉挛多应用增加血浆渗透压、 降低血流量等常规治疗 方法, 但作用持续时间较短, 不能有效控制临床症 状 [2 ] 。研究表明, 中医药治疗本病经验丰富, 更加注重 整体观念以及辨证施治, 具有毒副反应小、 取材简便适 用、 疗效确切等显著优势, 能明显改善痉挛症状, 提高 生活质量 [3 ] 。本研究观察了针灸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肌 肉痉挛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 年6 月—2016 年8 月 诊治的 118 例血液透析患者, 均在透析过程中于本研 究前出现过不同部位的肌肉痉挛, 发生于足指、 足背、 下肢腓肠肌、 手指、 上肢、 颈部等部位, 多表现为剧烈疼 痛以及阵发性局部肌肉抽搐痉挛, 往往伴有心率增快、 精神紧张, 甚至伴有冷汗、 或血压降低。应用随机数字 表法将 118 例血液透析合并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 组:对照组 59 例, 男 33 例, 女 26 例;年龄 26 ~ 73 (53. 72 ± 6. 57) 岁;血液透析时间 4 ~ 124 (34. 25 ± 8. 06)月;超滤量 1. 6 ~ 6. 9(3. 54 ± 0. 79)kg;原发病: 慢性肾炎 22 例, 高血压肾病 17 例, 糖尿病性肾病 12 例, 肾病综合征 8 例。研究组 59 例, 男 36 例, 女 23 例;年龄 24 ~75(54. 13 ± 6. 81)岁;血液透析时间 4 ~ 126(35. 61 ±7. 94)月;超滤量 1. 5 ~7. 2(3. 69 ±0. 82) kg;原发病:慢性肾炎 23 例, 高血压肾病 18 例, 糖尿病 性肾病 11 例, 肾病综合征 7 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时间 ≥3 个月, 每周透析 2 ~3 次, 每次时间 4 ~4. 5 h;血糖 控制良好, 病情相对稳定, 透析期间体重上升 <5% ;均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 3 排除标准 排除严重继发性的甲状旁腺机能亢 进、 顽固性高血压者;近期有严重感染、 心力衰竭、 手术 以及出血者;精神疾病者;具有严重皮肤过敏史、 针灸 取穴位置有感染灶者。

1.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 包括饮食 治疗、 原发病治疗和碳酸氢盐充分透析, 其中饮食治疗 是坚持低盐饮食、 适当增加摄入维生素、 蛋白质和高 钙, 严格控制摄入水, 每天体重变化≤1 kg, 两次透析 间体重变化≤3 kg;原发病治疗为糖尿病者给予胰岛 素控制血糖, 高血压者给予钙离子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抑制剂以及受体阻滞剂等联合降低血压;使用 费森尤斯 4008 S 透析机进行碳酸氢盐充分透析, 需注 意以下几点:一是调整超滤率, 提高患者耐受力, 保持 血流动力学稳定, 预防超滤过快、 过多;二是及时纠正 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三是采用可调钠透析, 使血压渗 透压提高, 以防止血容量急剧降低;四是如血液透析过 程中出现肌肉痉挛, 要立即停止超滤, 及时静脉滴注 20 ~30 mL 5% 葡萄糖注射液或 100 ~ 150 mL 生理盐 水, 必要时结束透析。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 以足 指、 足背和下肢腓肠肌痉挛为主要表现者选取风池、 上 星透百会、 血海、 复溜、 足三里、 四强、 丘墟、 绝骨、 足临 泣穴位, 以手指、 上肢和颈部痉挛为主要表现者选取风 池、 上星透百会、 内关、 天泉、 肩髃透臂臑、 手三里、 曲 池、 八邪、 合谷穴位。具体操作如下:风池穴刺入 1. 5 寸, 向鼻尖方向, 行 1 min 捻转泻法;上星透百会横刺 深度 1. 5 寸, 针尖刺至腱帽下, 行 1 min 高频率小幅度 捻转;以上穴位均有 20 min 留针时间, 中间行针 1 次。 血海穴向内侧斜刺深度 1. 5 寸, 行捻转提插泻法, 留针 20 min;复溜穴取胫骨后缘与跟腱前缘的连线中点处, 位于内踝高尖上 2 寸, 行捻转提插泻法, 并以下肢屈膝 屈髋有 3 次抽动为度, 不留针;足三里穴直刺深度 1. 5 寸, 行1 min 捻转补法;四强穴直刺深度1. 5 寸, 行30 s 捻转提插;丘墟穴直刺深度 0. 5 寸, 行 30 min 雀喙手 法;绝骨取腓骨前缘处, 位于外踝高尖上 3 寸, 直刺深 度 1. 5 寸, 行 1 min 捻转补法;足临泣穴直刺深度 1. 5 寸, 行 1 min 捻转补法;以上各穴均有 20 min 留针时 间, 中间行针 1 次。内关直刺深度 1. 5 寸, 行捻转提插 泻法, 并以手指肌肉痉挛状态立即缓解为度, 不留针; 天泉直刺深度 1. 5 寸, 行捻转提插泻法, 并以腕指关节 发生 3 次伸性抽动为度, 不留针;肩髃向着臂臑方向斜 刺 2 寸;手三里穴向外斜刺 1. 5 寸;曲池穴直刺 1. 5 寸;八邪穴直刺 0. 3 寸;合谷穴直刺 0. 3 寸;以上五穴 均行 1 min 捻转补法, 20 min 留针时间, 中间行针一 次;每天针灸治疗 1 次。两组均连续治疗 3 个月。 1. 5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治疗前后各 1 个月内血 液透析时肌肉痉挛发生情况, 包括平均每月肌肉痉挛 发生频率、 平均每次肌肉痉挛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程度。 平均每月肌肉痉挛发生频率 =1 个月内血液透析时发 生肌肉痉挛次数/1 个月 内 总 共 血 液 透 析 次 数 × 100% 。应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价量表对肌肉 痉挛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分数为 0 ~10 分, 由患者依据 本身主观感受以评定疼痛程度, 疼痛越剧烈则得分越 高。②依据治疗后平均每次肌肉痉挛持续时间评定两 组治疗后临床疗效 [4 ] , 显效:治疗后平均每次肌肉痉挛 持续时间≤5 min;有效:5 min < 治疗后平均每次肌肉 痉挛持续时间≤10 min;无效:治疗后平均每次肌肉痉 挛持续时间 >10 min。③治疗前后清晨抽取两组空腹 2 mL 外周血, 放入肝素钠管内, 在离心机上低速离心 10 min, 收集血浆, 保存于 - 20 ℃冰箱中待测, 应用放 射性同位素酶化学法检测血浆游离肉碱浓度。④记录 两组治疗前后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评分以评估生 活质量。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0. 0 进行 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应用均数 ± 标准差( 珋 x ± s)描述, 组内或组间比较行 t 检验。以 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平均每月肌肉痉挛发生频率比较 治疗前, 两组平均每月肌肉痉挛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0. 05)。治疗后, 两组平均每月肌肉痉挛发生 频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 0. 05), 且研究组显著 低于对照组(P <0. 05)。见表 1。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平均每月肌肉痉挛发生频率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透析例次 痉挛发生频率
治疗后
透析例次 痉挛发生频率
研究组 59 581 124(21. 34)
594 53(8. 92) ①
对照组 59 573 117(20. 42)
583 86(14. 75)
注:与对照组比较, ①P <0. 05

2. 2 两组平均每次肌肉痉挛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程度 比较 治疗前, 两组平均每次肌肉痉挛持续时间以及 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治疗 后, 两组平均每次肌肉痉挛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程度均 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 0. 05), 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 对照组(P <0. 05)。见表 2。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平均每次肌肉痉挛持续

时间以及疼痛程度比较( 珋 x ± s)
组别 例数
平均每次肌肉痉挛
持续时间(min)
治疗前 治疗后
平均每次肌肉痉挛
疼痛程度(分)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59 12. 38 ±2. 45 3. 87 ±0. 74 ①② 8. 06 ±1. 34 4. 31 ±0. 73 ①②
对照组 59 11. 96 ±2. 63 7. 68 ±1. 22 ① 7. 85 ±1. 19 6. 16 ±0. 84 ①
注:与治疗前比较, ①P <0. 05;与对照组比较, ②P <0. 05

2. 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 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见表 3。

表 3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研究组 59 24(40. 68) 32(54. 24) 3(5. 08) 56(94. 92) ①
对照组 59 19(32. 20) 28(47. 46) 12(20. 34) 47(79. 66)
注:与对照组比较, ①P <0. 05

2. 4 两组血浆游离肉碱浓度比较 治疗前, 两组血浆 游离肉碱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 治疗后, 两组血浆游离肉碱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 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见表 4。

表 4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游离肉碱浓度比较(μmol/L, 珋 x ± 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59 37. 53 ±11. 62 62. 49 ±6. 81 ①②
对照组 59 38. 16 ±10. 93 54. 27 ±8. 34 ①
注:与治疗前比较, ①P <0. 05;与对照组比较, ②P <0. 05

2. 5 两组 MBI 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 MBI 评分比 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 治疗后, 两组 MBI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 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5)。见表 5。

表 5 两组治疗前后 MBI 评分比较(分, 珋 x ± 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59 72. 66 ±8. 78 84. 35 ±4. 21 ①②
对照组 59 73. 28 ±8. 10 79. 14 ±6. 34 ①
注:与治疗前比较, ①P <0. 05;与对照组比较, ②P <0. 05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目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用肾脏 替代治疗方式,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体内成分发生 剧烈变化, 易出现肌肉痉挛并发症, 其主要表现为肌肉 痉挛性疼痛, 伴有出汗、 焦虑和轻度血压不稳 [5 ] 。分析 肌肉痉挛发生原因, 可能是由于超滤过快或过多, 快速 降低了血液溶质浓度以及血浆渗透压, 增大脑组织和 血液渗透压, 使体液重新分布, 或减少了血管内循环血 量、 逐渐加重肌肉内脱水, 引发肌肉痉挛 [6 ] 。此外, 肌 肉痉挛的发生还与低血压、 低钠低钙血症、 酸碱平衡失 调、 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以及精神因素密切有关 [7 ] 。相 关资料显示, 血液透析患者的游离肉碱浓度随透析时 间的延长而明显降低, 同时相应并发症发生率则越来 越高 [8 ] 。肉碱能作为转运载体参与脂类代谢过程, 提 供能量给肌肉细胞, 还可提高细胞膜稳定性, 对线粒体 内酰基辅酶 A 进行调节, 保证氧化磷酸化顺利完 成 [9 ] 。血液透析患者由于肾脏合成能力降低、 摄入量 减少以及透析清除, 肉碱浓度普遍较低, 此时阻碍细胞 代谢的半酰化卡尼汀含量较高, 破坏了细胞膜的稳定 性, 造成能量供给不足, 致使肌肉痉挛出现 [10 ] 。

祖国医学认为肌肉痉挛可归属于中医学中“筋 痹 ” “偏枯” 等范畴, 在《医宗金鉴》 曾提到 :“筋痹, 筋 挛节痛, 屈而不伸也” 以及 《素问·痹论篇》 云 :“痹, 其 入脏者死, 其留连筋骨间者痛久” , 说明病在筋, 会造 成筋挛、 疼痛和转筋 [11 ] 。在阴阳学中, 舒缓伸张属阳, 拘急收缩属阴, 阳不足而阴有余则拘急不舒, 本病多因 机体内津液大量脱失, 导致筋脉受损、 气血不通, 造成 阴阳气血难以调和, 气不养络, 血不荣筋, 致使筋络缺 失濡养而发病, 故在临床治疗中应以通筋活络、 补益气 血、 调和阴阳为治疗原则 [12 ] 。本研究所用针灸方法是 依据补缓泻急的针刺法则, 以实现筋络通畅舒缓、 气血 调和、 阴平阳秘之功效, 能有效缓解肌肉痉挛状态 [13 ] 。 选取风池以壮阳益气、 祛风解毒、 平肝熄风;上星 透百会通阳开窍、 醒脑调神、 平调阴阳;血海化血为气、 运化脾血;复溜补肾益阴、 温阳利水;足三里燥化脾湿、 生发胃气;四强疏经活络;丘墟生发风气、 通经脉、 清湿 热;绝骨舒筋脉、 清髓热、 泄胆火;足临泣运化风气、 冷 降水湿;内关理气止痛、 宁心安神;天泉清热除烦、 散瘀 通乳;肩髃透臂臑祛风通络、 疏经利节、 理气化痰;手三 里通经活络、 清肠利腑、 消肿止痛;曲池疏经通络、 调和 气血、 清热解表;八邪通络止痛、 清热解毒;合谷通经活 经、 镇静止痛、 清热解表;诸穴相配, 共奏补缓泻急、 抑 强扶弱、 通经导气之功效 [14 ] 。现代研究表明, 针灸百 会能加快脑部血流速度, 增加大脑血流量, 改善脑部血 液循环, 明显促进恢复患肢神经功能和肌力 [15 ] ;针刺 血海可以调节血瘀证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分泌水 平, 改善其舌象、 凝血全项指标和血流流变学指标, 发 挥出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16 ] ;针刺足三里能增加释放 乙酰胆碱, 加强神经细胞功能, 从而提高痛阈, 增强针 灸镇痛效果 [17 ] 。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研究组平均每月肌肉痉 挛发生频率、 平均每次肌肉痉挛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程 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 照组;血浆游离肉碱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MBI 评分显 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针灸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肌肉痉 挛, 能明显减少肌肉痉挛发生频率, 缩短痉挛持续时 间, 缓解痉挛疼痛程度, 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增加 血浆游离肉碱浓度, 提高生活质量, 疗效显著。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作者:胡江平 程新 于国俊 张国胜 阎喜英 杨宁 罗方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