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经络诊察:中医传统物理检查五法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2-04-15
•王居易认为经络不是一个空的缝隙,缝隙里的物质有组织液或体液,组织液里有丰富的营养物、激素、酶等,这些物质会在缝隙里流动并灌渗到周边组织,参与新陈代谢。
 
•经络诊察包括审、切、循、按、扪五种方法,属于中医的传统物理检查方法,重点在检查经络缝隙内的气化状态。
 
王居易教授认为经络位于皮、脉、肉、筋、骨之间的缝隙中,这种体表上的缝隙能用手触摸,说明经络看得见、摸得着。若经络有异常,缝隙里会出现如结节、结块、脆络等异常变化,反映人体内在脏腑、气血、阴阳的病理变化。据此调整经络以后,随着病症的缓解,经脉缝隙内的异常变化亦能改善或消失,提示经络的生理功能得到恢复。
 
发现经络诊察
 
最初王居易老师也是按照传统中医四诊诊断疾病,在临床中他逐渐发现腧穴能帮助判断哪条经有异常。20世纪60年代后期,他慢慢明白腧穴的结构必须摸准才能出现理想的得气感,同时摸穴也有诊断价值,可以帮助医生辨经、选经、选穴。当他在《灵枢·刺节真邪论》看到“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的记载时突然领悟,原来古代医者在给患者治疗之前要先察经络。
 
具体怎么察呢?没有人教给他这种传统的经络诊察方法,因为封建社会不允许医生直接触摸患者,尤其对于女性患者,大多仅限于号寸口脉。王居易老师依据《内经》中“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审切循扪按,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是谓因适而为之真也”等对经络诊察的文献记载,以此为线索花了十多年时间研究出一套观察触摸人体体表的经络诊察法,并在大量临床实践中确定经络诊察的诊断价值后,于1984年发表了第一篇关于经络诊察的文章,即《谈谈针灸治疗学的辨证特点》。
 
提出经络为空间结构
 
中医学术界对于经络实质的认识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经络有名而无形,甚至有专家认为经络根本不存在。也有专家认为经络存在,并且属于人体解剖中的一个具体组织。对经络的认识会影响医者采用何种方法调理经络。比如,若认为经络属神经,临床治疗就会以刺激神经为主。笔者2018年参加德国的一个中医药学术会议,会上有一位美国专家认为经络属人体的血管,因此他的临床就以放血疗法为主。
 
王居易老师年轻时受到西医学的影响,也希望能通过解剖找到经络的实体组织。但他逐渐发现这种认识不能完全解释中医里对经络的认识,也不能够解释临床观察到的经络感传现象,所以转向中医经典古籍寻求答案。当他看到《灵枢·经脉》中“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的记载时恍然大悟,中国古代医生发现的经络不是神经、血管、淋巴、肌肉、肌腱、骨等,应是在这些组织之间的缝隙,属于一种空间结构。王居易老师认为“分肉”的“肉”属于广义概念,指的是身体的五种基本组织——皮、脉、肉、筋、骨,这些组织合称为“五节”,而经络就在五节之间的缝隙中。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记载的“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所以经络的存在取决于它周边的结构,它需要皮、脉、肉、筋、骨这些组织才能围成缝隙,形成所谓的“分肉”结构。一条经络可位于两个肌肉之间的缝隙,或两个肌腱的缝隙,或肉和骨之间的缝隙,或筋和血脉之间的缝隙等。做经络诊察时,特别是用循推和按压手法时,就是在五节之间的缝隙进行诊察。
 
王居易老师认为经络不是一个单纯的解剖概念,不是一个空的缝隙,它有丰富强大的生理功能。人体的缝隙更像一个峡谷之间的河道,河岸之间有水流动,人体的缝隙里有气血流动。缝隙里的物质有组织液或体液循环,组织液里有丰富的营养物、激素、酶等人体需要的物质,这些物质会慢慢在缝隙里流动并灌渗到周边组织,参与新陈代谢。
 
五种经络诊察方法
 
络诊察包括审、切、循、按、扪五种方法。经络诊察是中医临床使用的一个“工具”,类似于西医大夫的听诊器、B超、化验或核磁等,察完患者的经络以后能得到更清晰、更客观的诊断结果。这五种方法属于中医的传统物理检查方法,重点在检查经络缝隙内的气化状态。
 
审(视)是观察经络体表部位有无异常,包括皮肤颜色和异常络脉。如皮肤病患者可以观察皮疹出现的具体部位,帮助判断牵连哪条经脉。若体表某一部位出现异常血络(浮络),可以判断此条经络气血受到了阻碍。临床发现部分与足太阳经筋有关的腰痛患者,在委中穴能看到浮现于皮肤表面的细小静脉,这种血络一般较细,色紫红,在此处刺络放出几滴黑紫色血液,患者腰痛症状往往能立刻得到缓解。
 
切(候)是指诊察体表十二经的动脉处,类似于三部九候的部位,可以了解相关经脉的虚实状态。王居易老师主要诊察额角动脉(颔厌穴处)候头部气血虚实状态,耳前动脉(下关穴处)候面部气血虚实状态,大迎脉候牙龈气血虚实状态,人迎脉候胃气气血虚实状态,此外还会切候寸口脉、原穴处的脉动,如太溪、太冲和冲阳,以便了解相关脏腑的气血虚实状态。比如,少阳相火上亢患者,若有偏头痛、目赤胀痛、口苦、易怒,寸口脉弦数,额角动脉往往也弦数,相火上亢较明显的患者额角动脉弦数有力。相反,气血虚的患者,若有头昏沉、疲倦等清气不升的表现,则额角动脉偏沉虚。
 
循(推)是用拇指指端在十二条经的缝隙中用均匀、柔和的力度,从经络远端向心循推至肘膝部。任督二脉循行路线上也可使用此法。循推时可用轻中重三种不同的力度,分别诊察经脉缝隙中浅、中、深三个不同层次的状况,类似于考察一个河道的两岸、河水里以及河底的情况。健康的经络循推时较通畅,异常的经脉则能摸到结节、结块、结络、紧张度增高、松软、滞涩、脆络等异常变化。在医者发现异常变化的地方,患者往往也能感觉到过敏性酸痛或胀痛。
 
按(压)是用手指按压肌肉较丰满之处,如背部、腹部等。手指在缝隙里慢慢从浅层按压至深层,可以由浅到深感受血管、肌腱、韧带、腹膜或骨膜的结构,了解其柔软、长短、硬结(包括结块)、松弛、紧张等异常变化,以判断此处脏器及经络的情况。
 
扪(抚)是指用手掌在经络体表了解肌肤的湿润度和温度(润枯冷热)。扪抚的部位包括前额、前胸、胸腹、肩背以及肌肉较厚的其他部位。
 
典型医案
 
案一
 
女,41岁,2018年8月3日初诊。主诉:面部湿疹1个月。失眠(入睡困难)、便秘、额部头痛。舌暗红,苔厚。
 
经络诊察:审视——面颊部、额部、下颌、鼻部皮疹、色深紫红;循推——手足阳明异常;切候——脉弦数;按压——胃脘部腹满紧、过敏性胀痛;扪扶——胃脘部热。
 
分析:患者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节,咖啡饮用过量,出现面部皮疹、色红、肤热,伴有阳明头痛(位于额部)和便秘。审视能确定皮疹部位以手足阳明经面部循行为主,初步判断其病与阳明经有关。进一步循推远端经络,亦发现手足阳明有异常,如三间有小结节、内庭有结络。按压胃脘部亦发现中脘处的腹膜胀硬,扪抚发现胃脘处体温较热,切诊寸口脉弦数。从察经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症候结构,可比较清楚地判断其病由阳明经郁热引起。取清阳明经热的腧穴如内庭、三间、商阳放血,诸症状减轻。
 
案二
 
女,60岁,2020年8月4日初诊。主诉:慢性腰痛40年。腰部刺痛、活动障碍,伴有无力、疲倦。舌嫩,色淡红。
 
经络诊察:审视——腰骶部和委中有异常浮络;切候——脉沉;循推——足少阴、足太阳经异常,如束骨有结节、太溪有空虚感,阴谷下有结节;按压——气海深层有硬结块;扪抚——小腹凉。
 
分析:患者有慢性腰痛40年。骨科医生建议做手术,但她坚持保守治疗。初诊患者实证较明显,腰部有刺痛感。初诊至三诊,取疏通足太阳经腧穴,取后顶搓针,委中异常浮络放血。待腰部刺痛感减轻后,患者感觉腰无力症状突出。遂改变思路,以调理足少阴肾经为主,取太溪配阴谷补肾气,濡润足少阴经筋。按压其小腹部(丹田),发现气海深层有硬结块,据此针气海,加灸。患者的腰痛明显减轻。随着腰痛症状的缓解,气海处的结块亦消失。
 
王居易老师要求弟子们多读书、多实践,在临床多做经络诊察。通过经络诊察会获得更客观的诊断依据,对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机、病情达到更清晰、全面、精准的认识。希望更多的临床医生能够认识了解这套由王居易老师发掘整理的经络诊察方法,为临证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更多选择。(张侨文 北京灵兰中医诊所)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