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一书的出版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3-06-05

  明朝李时珍编写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堪称为划时代的著作。书中对中国医学、养生学、营养学、动物学,植物学等都有客观的记录、精辟的分析与论述。400多年了,这部书一版再版,长销不衰,影响深远。不过,当初《本草纲目》的初次出版却很不容易,颇费周折。

  说起《本草纲目》的初次出版,不能不说一下明朝文学家王世贞。

  李时珍和王世贞是同时代的人。当时,李时珍的名气还不是很大,但王世贞已是文坛领袖了。

  李时珍花费了27年的时间编写了《本草纲目》。万历七年(1579年),李时珍带着《本草纲目》的手稿来到南京,想找一家出版社(当时的出版社叫“书坊”)将这部书刻印出版。当时江苏南京是闻名全国的出版业中心之一,书坊很多,规模也很大。当时南京的书坊的刻工技术、印刷工艺都堪称一流。李时珍希望自己呕心沥血写出来的著作能在南京出版,然而,由于当时的李时珍没有什么名气,在书商眼里,他不过是来自湖北山区的一名乡村医生。况且像《本草纲目》这样一部52卷的科技巨著,既不是适合市井口味的爱情小说,也不是供读书人考公务员用的工具书,所以,书商对李时珍拿来的《本草纲目》的书稿都不感兴趣,没有人愿意出版这部书。

  李时珍在南京每天去书坊恳求书商,但是,依然没有一家书坊愿意出版这部书。李时珍见此情景,陷入了深思。最后,他决定到离南京不太远的太仓去拜访王世贞。在此之前,李时珍与在湖北出任湖广按察使的王世贞有过一面之缘。李时珍想请王世贞为自己的《本草纲目》写一篇序来提高《本草纲目》的身价。

  明朝万历八年(1580年)的秋天,62岁的李时珍乘船来到了太仓,直奔王世贞的家。一面之交的两个人再度相逢,彼此都有无限感慨。王世贞是一个有慧眼的人,他热情接待了李时珍,并认真听了李时珍对于《本草纲目》这部书的论述,甚为赏识,但是,王世贞当时却没有答应为《本草纲目》写序,他只是先把《本草纲目》的书稿留下来。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书稿在王世贞那里一放就是整整10年,王世贞认真阅读了《本草纲目》这部书后,在10年后的万历十八年(1590年)的新春的元宵节,王世贞欣然为《本草纲目》写下了一篇洋溢着由衷赞誉的序言。他在序言里赞赏李时珍学问渊博和见识精准。他说,读《本草纲目》这部书如入金谷之园,光彩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

  王世贞对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的评价非常高。这给《本草纲目》的出版问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在序言中,王世贞还不忘向当时的书坊极力推荐这部书。

  在把《本草纲目》的书稿送给王世贞阅读的10年中,李时珍并没有停止对《本草纲目》这部书的完善,他一如既往地深刻探究中医药学的知识,不断地把自己的新发现写进《本草纲目》的书稿中。

  有了王世贞的热情赞赏和大力推荐,默默无闻的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很快得到了出版社的青睐。明朝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本草纲目》一书终于由金陵胡承龙刊行初次出版问世了。《本草纲目》的这个初版本被称为“金陵本”。以后,《本草纲目》这部书因为内容丰富、学术价值高而得以越传播越广,有了多种的版本。

  当年,王世贞在为《本草纲目》写序言后不久因病去世,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开始刻印的第三年溘然辞世。作为作者,李时珍在生前没有见到自己的《本草纲目》出版,实属一大遗憾。

  不过,李时珍也应该感到欣慰的是,他在事业之路上遇到了王世贞这个知音和伯乐,获得了王世贞的有力支持,使《本草纲目》这部中医巨著得以出版问世,泽被后人。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没有王世贞的慧眼赏识,大概就很难有《本草纲目》一书的出版问世。这样看来,李时珍其实是幸运的。(王吴军)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