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考》中黄芪配伍规律研究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03-13
黄芪 [ Radix Astragali] 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 黄芪或荚膜黄芪的根,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 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的 功效。黄芪作为临床上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其应 用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的 《五十二病方》 [1 ] ,经过两千多年历代医家对黄 芪应用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医方考》为明代医家吴昆所著,是第一部方论专 著,对后世影响深远,该书不仅内容丰富,注解全 面,同时又有吴昆大量的临床经验与用药心得,全 书按病症分类,对每首方剂进行了透彻剖析 [2 ] 。 本研究通过对 《医方考》中载有黄芪的方剂进行 系统的整理,并提取其组方配伍的规律,旨在为临 床科学合理地运用黄芪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 1 方法

1. 1 含黄芪方剂的筛选

以 《医方考》 [3 ] 作为方剂的来源,收集方中含 有黄芪、方剂中药物总数≤15 味的方剂,且方剂 的相关资料均齐全,如方名、组成、剂量、用法与 用量,主治和功效均明确,排除重复方。对其中的 药物、功效与类别进行规范化处理。 1. 2 统计学方法 对含有黄芪方剂中的各个药物出现的频次与频 率建立 Excel 2003 数据表格进行统计分析,药物按照 全国中医药规划教材 《中药学》 [ 4 ] 进行归类并排序。

2 结果

2. 1 与黄芪配伍药物分类

本研究共筛选出方剂 41 首,与黄芪配伍的药 物共 73 味,总频次 297 次。与黄芪配伍的药物分 类情况详见表 1。

表 1

《医方考》中与黄芪配伍的药物分类情况

药物类别 药味数 频次 频率 ( %)
补益药 12 125 42. 09
解表药 12 44 14. 81
清热药 9 22 7. 41
理气药 3 19 6. 40
利水渗湿药 4 17 5. 72
活血化瘀药 5 11 3. 70
化痰药 4 11 3. 70
安神药 5 9 3. 03
收涩药 3 9 3. 03
温里药 3 9 3. 03
化湿药 3 6 2. 02
消食药 3 6 2. 02
祛风湿药 2 4 1. 35
止咳平喘药 2 2 0. 67
开窍药 1 1 0. 34
平肝潜阳药 1 1 0. 34
止血药 1 1 0. 34

2. 2 与黄芪配伍的高频药物 与黄芪配伍的高频药物 ( 频次≥5) 的归类情 况详见表 2。

表 2 《医方考》中与黄芪配伍的高频药物归类情况

药物归类 高频药物 ( 频次)
补气药 甘草 ( 28) ,人参 ( 27) ,白术 ( 15)
补血药 当归 ( 25) ,白芍 ( 12)
补阴药 熟地黄 ( 8)
解表药 防风 ( 9) ,升麻 ( 8) ,柴胡 ( 8) ,桂枝 ( 6) ,羌活 ( 5)
清热药 黄柏 ( 5)
利水渗湿药 茯苓 ( 11)
活血化瘀药 川芎 ( 7)
理气药 陈皮 ( 12) ,木香 ( 6)
收涩药 五味子 ( 7)
化痰药 半夏 ( 6)
温里药 肉桂 ( 5)

2. 3 黄芪发挥不同功效时与其配伍的高频药物 当黄芪发挥不同功效时,与其配伍的高频用药 前 20 位详见表 3。在这些高频药物中,有些药物 在上述与黄芪配伍的高频药物 ( 频次≥5) 的分类 中未见到,故可认为这些药是黄芪在此功效时的 “特异性”配伍药。

表 3 《医方考》中黄芪发挥不同功效时与其配伍频率

前 20 位高频药物

序号 益气补中 升阳举陷 固表止汗 托毒生肌
1 人参 人参 甘草 人参
2 当归 升麻 当归 甘草
3 甘草 甘草 防风 当归
4 茯苓 柴胡 五味子 白芍药
5 白术 陈皮 白芍 川芎
6 白芍 白术 黄芩 * 木香
7 熟地黄 当归 黄柏 防风
8 陈皮 羌活 麦门冬 * 肉桂
9 五味子 苍术 * 生地黄 * 穿山甲 *
10 半夏 防风 熟地黄 金银花 *
11 远志 * 半夏 白术 皂角刺 *
12 桂心 * 黄柏 黄连 * 山楂 *
13 川芎 知母 * 麻黄根 * 干姜 *
14 生地黄 藁本 * 半夏 厚朴 *
15 肉桂 蔓荆子 * 羌活 白芷 *
16 泽泻 * 草豆蔻 * 猪苓 * 桔梗 *
17 附子 * 川芎 苏木 * 连翘 *
18 木香 木香 红花 *
19 酸枣仁 * 独活 * 人参 *
20 阿胶 * 茯苓 * 肉苁蓉 * 注: * 为黄芪在发挥该功效下的 “特异性”配伍药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 《医方考》中收集到含 有黄芪的组方,且组成药味总数≤15 味的方剂共 有 41 首,与黄芪配伍的药物共 73 味,与黄芪配伍 使用前 6 位药物类别依次为补益药、解表药、清热 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其高频配 伍的补益药有甘草、人参、白术、当归、白芍和熟 地黄。黄芪配伍补益药的主要作用是增强其发挥补 益作用。为发挥黄芪的补气作用,可重点选配甘 草、人参、白术。因脾主运化、主升清,脾虚会导 致运化无力,水湿内停,故黄芪与补气、健脾、化 湿药物的组合符合脾的生理特征,如黄芪汤、归脾 汤。为发挥黄芪补血作用,可重点选配当归、白 芍。因气虚日久,必损其血,当归为补血活血之要 药,黄芪与当归配伍,能补气生血,阴阳之间可以 互生互化,如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加葱白汤等; 能补气行血与补气摄血,如止衄散、补阳汤。白芍 与黄芪配伍针对脾气虚寒、里急腹痛者,是 “酸 甘化阴”的典型治法,如黄芪建中汤; 为发挥黄 芪补阴作用,可重点选配熟地黄,如当归六黄汤。 与黄芪配伍居第 2 位的为解表药,最常配伍的 解表药为防风、升麻、柴胡、桂枝、羌活,是取其 轻清升浮之性。其中升麻、柴胡为升举阳气的要 药,升麻升阳举陷力极强,脾虚气陷证常佐之,柴 胡疏肝理气而升阳,助中气复位,如升阳顺气汤、 升阳益胃汤、补中益气汤等均采用了黄芪与升麻、 柴胡的组合,是发挥升阳举陷功效最佳组合。黄芪 与防风是升阳举陷、托毒生肌的常见配伍,因防风 辛散而胜湿升阳,如升阳除湿汤、黄芪防风汤等。 清热药配伍频次居第 3 位,最常配伍的清热药 为黄柏。黄芪配伍清热药的主要意义有: 1) 针对 气虚下陷与湿热内存病机共存的情况,治法可为升 阳举陷、补气清热,如补中益气汤加黄柏知母方; 2) 针对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黄芪能固表止汗, 黄柏除了有清虚热的作用,还有养阴之功,如当归 六黄汤等。

理气药配伍频次居第 4 位,最常配伍的理气药 为陈皮与木香。陈皮长于理气燥湿健脾,使得补中 有散,补中有行,是补气健脾方中最常配伍使用的 药物,以免补益类药物的滋腻碍脾,如人参养荣 汤、清暑益气汤等; 此外,陈皮辛香,能去胃中陈 腐之气,故多与黄芪配伍发挥升阳举陷的作用,如 调中益气汤、升阳顺气汤等。木香辛香而散,理气 醒脾,与黄芪配伍调和脾胃,以资化源,如归脾 汤、调中益气汤; 另外,木香能化滞,调壅实以归 于和,故与黄芪相配能起到托毒生肌的作用,如书中的内托散与内解散。 利水渗湿药配伍频次居第 5 位,黄芪具有利水 消肿的作用,配伍利水渗湿药能增强其利水消肿的 作用,最常配伍的利水渗湿药为茯苓。黄芪与茯苓 相配,能发挥甘温补气、升清降浊的作用,如十全 大补汤、人参养荣汤等。

活血化瘀药配伍频次居第 6 位,最常配伍的活 血化瘀药为川芎。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 作用,为治疗痈疽的佳品。川芎与黄芪配伍,于补 中增强其动、散、升之效,增强其透脓排毒之功, 如内解散、内托散等。

本研究对与黄芪配伍使用频率最高前 20 味的 高频药进行了统计,发现 《医方考》中黄芪在发 挥不同功效的时候,除了常配伍的高频药以外,还 有一些高频药物配伍对黄芪发挥特定的功效有着重 要的影响,故认为这些药物是黄芪在该功效下的 “特异性”配伍药。如黄芪在发挥益气补中的功效 时,远志、桂心、泽泻等养心利水药物可以协助黄 芪发挥益气补中的作用。又如,黄芪在发挥升阳举 陷功效时,其配伍苍术、知母、蒿本等,这些药物 能协助黄芪发挥升阳举陷的作用; 黄芪在发挥托毒 生肌的功效时,常配伍穿山甲、金银花、皂角刺 等,这些药物均可以协助黄芪发挥托毒生肌的功 效。书中并没有黄芪发挥利尿作用的方剂,说明黄 芪这一功效可能在明代还没有相关医家对此研究过。 综上,黄芪与一般药物的配伍顺序依次为补益 药、解表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活血 化瘀药,每一类药物又有其高频配伍的药物,把握 黄芪一般配伍药物的类别以及每一类别下所配伍使 用的高频药物,结合黄芪发挥不同功效下的 “特异 性”配伍,有利于临床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黄芪。

来源:中医杂志 作者:胥靖域 顾三元 沈涛
Tag标签: 黄芪(17)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