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研究 本草文献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2-09-14

  本草文献整理是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组成之一,要深入开展其相关工作,必须明确整理工作的目的,从而制定相应的方案。本文试就此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之前要明确界定本文中的若干基本概念。

  首先,“本草文献”,本文所指包括我国历史上标明为“本草”的古籍、未标明但实际为本草内容的古籍,以及某些综合性古籍中独立的本草章节,还有近现代一些以中药为主要内容的著作。

  第二,“整理工作”,本文是指以文献文本为基础进行的文案工作,不包括实验、临床、教学内容,也不包括旨在保护古籍的图书馆保管工作及数字化工作。

  第三,“本草文献整理工作的目的”,本文所指不是一般意义的“本草文献整理工作的意义”。有关本草文献整理工作的意义,以往的书籍与文章多有阐述,故不赘述。本文所说的目的,严格来讲是指“本草文献整理工作的服务对象”。

  第四,“本草文献整理工作的方案”,也可称为“本草文献整理工作的对策”,是指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本草文献整理工作采用的不同的工作对策。

  名正则言顺,在明确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笔者将本草文献整理工作的目的与方案作一阐述。

  本草文献整理工作的目的

  如前所述,“本草文献”包括我国历史上标明为“本草”的古籍、未标明但实际为本草内容的古籍,以及某些综合性古籍中独立的本草章节,还有近现代一些以中药为主要内容的著作。然则,何为“本草”?许多学者都试图对其作一科学的定义,但总有不尽人意之处。

  “本草”一词,其来也久,从其发展历史来看,《神农本草经》是其元典。《神农本草经》的问世,奠定了本草的基石,在此之前的相关论述,不论是大到著作,还是小到只言片语,均在此书中得到整理、融合;后世的本草,则以《神农本草经》为基础,不断发展,如同冲出三江源的黄河不断汇集各个支脉,最终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巨流。历代本草以《神农本草经》为楷模,进行补充、修订、增删,虽然各个时期多有创建,但都不离其根本——古代学者讲究学问的其来有自,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华民族敬畏权威、崇尚正统的性格。

  基于上述的发展历史,笔者认为,本草是著作,是关于药物的著作,是以《神农本草经》为核心、以中药理论框架为指导、为中医临床服务的著作。近现代,传统本草格局虽遭瓦解,但仍有具备上述要素的本草著作问世。

  既然本草是有关中药的著作,则本草文献整理工作的目的亦即服务对象,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存文献,把本草作为文物收藏,把前代的遗产原封不动地完整保存下去,即服务于后代;一是利用文献,把本草作为工具使用,使前代的智慧服务于先进社会,即服务于当下。两者之间既有区别,亦有联系。

  (一)保存文献,服务于后代

  除图书馆、博物馆和收藏家外,文献整理工作者同样也承担着保存文献的责任——保存文献,是文献整理的目的之一。

  保存文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献本身的保存。古代文献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各种天灾人祸,古人有所谓“五厄”(隋代牛弘)、“续五厄”(明代胡应麟)之说;而文献整理工作者,正是通过收藏、保管、影印等手段,达到保存文献的目的,使之能够继续流传后世。二是文献内容的保存。文献的价值在于其承载的内容,如果其内容无法理解,则纵使流传万代,也只不过故纸而已;而文献整理工作者通过点校、注释、辑佚、翻译等工作,将古籍文献的内容加以发掘,让后人能够理解、接受、学习前人的思想并加以利用,真正使文献在流传后世的过程中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二)利用文献,服务于当下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本草文献亦是如此,其同样服务于当下。前文述及,文献的价值在于其承载的内容,文献整理工作者通过点校、注释、翻译等工作将古籍文献的内容加以发掘,一方面保证后人能够理解、接受、学习前人的思想并加以利用,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即有力促进了今人对于古籍文献的理解、接受、学习与利用,使古籍文献在当代即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具体到本草文献,其文献整理工作对于当代中药开发研究、临床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草文献整理工作的方案

  基于不同目的、服务于不同对象的文献整理工作,所采取的方案也有所不同。

  (一)影印

  影印(古作“景印”),是指对古籍善本、孤本或名家手稿进行拍摄扫描后,在保存古籍原貌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原大、缩小或放大)制版印刷的方法。影印是保存古籍原貌的最佳手段,能避免重新整理、文字排印过程中产生的新的错误,可信度高;同时,整理难度较低,整理和出版的周期较短,同样规模的图书,投入的人力、物力相对较少。

  影印的主要作用在于保存文献的原貌,主要读者对象是具备一定古籍阅读能力的文献工作者及古籍爱好者,并服务于后代,但不适于临床和实验方面的中医药工作者阅读。

  为尽可能完整全面地再现古籍原貌,影印工作必须选择最佳底本,并必须保证底本的纯洁性,以及拍摄或扫描的完整性、清晰度。底本的选择与技术处理非常重要,决定了影印本的质量。

  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本草纲目》影印本是以1885年合肥张绍棠味古斋重校刊本为底本影印的。该版本刻印精良,直接吸收了历代如钱蔚起本、太和堂本、张云中本、张朝瞒本的校勘成果,订正了很多错误,但同时在大量增改中所发生的错误也很突出,尤其是抽换了几百幅图,严重破坏了本书原貌。但在金陵本未被影印之前其影响甚巨。

  1993年8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本草纲目》“金陵本”的影印本,引起了中医医史文献界的一片欢呼——“金陵本”是世间难得一见的善本,是连李时珍、王世贞二人或许都未曾谋面的《本草纲目》首刊本;但该影印本问世后不久,即有专家指出其存在较多的描改(对原本的文字空缺、笔画残缺及字迹模糊之处进行填写描涂的改动)且错误不少,影响了金陵本原貌,令人扼腕。

  不过,历史上影响巨大的本草著作多有不同刊本流传,多数刊本均有其价值所在,都具有影印保存的必要。仍以《本草纲目》为例,金陵本问世后,1603年,由夏良心、张鼎思序刊的江西本,刻印精良,更正了金陵本的不少错误,故同样具有影印保存的价值;再如1640年由六有堂出版的钱蔚起本,是在江西本的基础上经仔细校勘后精刻而成,且首次对《本草纲目》的附图进行全面改绘,均由当时最有名望的画工、刻工执笔,其文献价值同样不容忽视。

  (二)点校

  包括句读和校勘。

  句读,是指给古书进行断句。古代文献缺少标点符号,不利于现代人阅读,往往造成歧义。为求得正确达意和语气顺畅,必须要给古书添加标点,即判断句词的停顿。对于本草文献而言,句读即根据古籍的内容实际,恰当地划分段落,正确地点断句子,在完整的句子后和句子内部的停顿位置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使原文的停顿、结构和语气等清晰而准确地显现出来,使文理通、医理显。

  校勘,是指利用古籍的不同版本和其他相关资料,通过对比分析、考证推理,指出和纠正古籍在流传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字、句、篇、章上的不同和错误。

  点校既有利于保存文献、服务于后代,也能够促进文献的现时利用,服务于当下。

  对于侧重文献保存的点校工作,最好采用竖排繁体字进行排版,以最大程度地保存古书的原有信息;同时应力求点校工作的精细、全面,使后人可以利用我们这个时代的研究成果,作出进一步的研究。如班猫(斑蝥)、恒山(常山)、人薓(人参)、旋覆花(旋复花)等某些药名,包含了一定的时代信息,在侧重于今人利用的整理本中需要改动,而在侧重文献保存的整理中必须维持原貌。校勘力求准确,不要轻易否定或肯定某一观点,不同版本出现不同之处且皆有一定道理时应当并存,并根据点校者的理解指出其最佳者。对于各种文献依据必须保留。

  对于侧重今人利用的文献点校,则应力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方便阅读,必须以简体字横排进行排版。校勘力求简要、明确,避免繁琐的考证。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