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需要读 《黄帝内经》应该如何读?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09-23
读经典做临床是中医人才培养特别是优秀中医 临床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读经典做临床之 风蔚为壮观,但是在读经典做临床的实际操作过程 中,处于中医四大经典之首的 《黄帝内经》似乎 未引起足够重视。从读经典角度而言 , 《黄帝内 经》作为中医经典之首 、 “医家之宗” ,肯定需要 读; 但是从临床角度而言 ,《黄帝内经》显然没有 《伤寒论 》 《金匮要略》等经典来得实际。那么如 何认知 《黄帝内经》在读经典做临床中的地位? 做临床需不需要读 《黄帝内经》 ? 如何读 《黄帝内 经》 ? 读什么? 针对上述问题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1 做临床需要读 《黄帝内经》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临床的显著疗效在于 有中医理论的指导,而中医理论的源头正是以 《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经典,正如张珍玉先生 所言 : “经典是中医理论的源头活水,……中医理 论的根基就是 《黄帝内经》等经典之作” [1 ] 。因 此,做临床要掌握中医理论,首先需要读 《黄帝 内经 》 。《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以藏象为核心 的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即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中医 理论就在以 《黄帝内经》为代表的经典中。不仅 如此,从临床角度分析 ,《黄帝内经》的成书奠定 了中医临床的基础 , 《黄帝内经》理论源于临床, 是先秦医家在医疗经验积累基础上的一次系统理论 总结和升华,其理论来自于临床实践,又不断地接 受着临床实践的检验。如 《黄帝内经》论述了热 病、咳病、痿病、痈、疽、血枯经闭、崩漏、不 孕、先天性癫疾等 300 多种病证,奠定了中医内、 外、妇、儿等临床各科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2 ] 。 从中医学发展的历史看,历代名医贤哲的成长 经历告诉我们,大凡中医大家,无一不是精研经 典、勤求古训者,或续先贤之绪余,创立新说; 或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如汉代张仲景 “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撰用 《素问》 《九卷》 《八十一难》 《阴阳大论》 《胎胪药录》 ,并 《平脉辨证》合十 六卷为 《伤寒杂病论》 ” ( 《伤寒杂病论·序》 ), 被后世奉为医圣,而其 《伤寒论》之六经辨证体 系正是法于 《素问·热论》的六经分证; 金代刘 完素 “六气皆从火化 ”“五志过极皆为热甚”之新 说,是发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之幽微而成。王 琦 [3 ] 对近现代112 位名中医成才因素进行探讨的结 果显示,其规律无不以熟谙经典为其本,从学习经 典奠定学习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旁及各家,博及医 源,著名医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精湛医术,都是寻 求古训、立足临床的结果。因此,王永炎院士 [4 ] 明确提出 ,“读经典做临床是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 才的重要途径” ,并强调 “为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 才开展读经典做临床的读书活动” [ 5 ] 。王琦 [ 3 ] 也强 调 ,“读经典做临床” 是造就新一代名医的必由之路。

2 读 《黄帝内经》做临床需要读什么?

因为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和临床的 基础,因此,做临床必须读 《黄帝内经》 。但是做 临床读 《黄帝内经》读什么? 或者说做临床读 《黄帝内经》应该读到什么? 这主要关系到如何认 知临床与 《黄帝内经》关系的问题,也是决定读 《黄帝内经》读什么,或者说做临床为什么读 《黄 帝内经》的前提。 分析 《黄帝内经》理论体系,其中所记载的 方药显然不及 《伤寒论 》《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 多且具体。基于此,笔者认为读 《黄帝内经》做 临床,读的主要目的或精髓不在于处方,而是在于 读 “医道 ” 。《黄帝内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医术之 道、医德之道,这是作为一名临床工作者必须具备 的能力和素质。可见 《黄帝内经》与临床的关系 是医道与医术的关系,在临床治疗效果不显著时, 或者遇到病证治疗无从着手时 ,《黄帝内经》能给 予做临床的方向和目标的启迪,即辨证论治的中医 思路。正如邢玉瑞 [6 ] 所言 : “如儒家经典作为对人 生、社会问题的思考与经验总结,它能够规范指导 人的社会行为。中医经典作为医道的载体,是中华 民族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的集中体现,它 对于中医临床实践活动无疑有着规范、指导作 用” 。王永炎院士 [5 ] 亦强调 , “经典医籍所提供的 科学原理至今仍是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准则,因 此 ‘读经典,做临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 笔者临床治疗湿疹、痤疮等皮肤病,辨证论治的效 果有时差强人意,受 《素问·至真要大论》 “诸痛 痒疮,皆属于心”的启发,在辨证论治基础上, 酌加泻心火、安心神、养心血等药物,并引导患者 做腹式呼吸以潜降心神,效果明显提高。 可见 《黄帝内经》与临床医道与医术的关系, 体现在其能够起到引领路径、纲举目张之作用。正 如杨友发 [7 ] 结合自己读经典做临床的切身体会所 言 : “读经典做临床,重点体现在理、法、方、药 上。读经典在于 ‘悟’道,而做临床在于 ‘仿’ 道。读经典做临床是中医成才的重要途径” 。 明确了 《黄帝内经》与临床的关系,那么 《黄帝内经》如何去读才能充分发挥对临床的指导 作用呢?

3 读 《黄帝内经》做临床应该如何读?

因为 《黄帝内经》侧重于医道、医理的阐述, 所以从做临床角度谈如何读 《黄帝内经》 ,实际是 如何才能真正掌握 《黄帝内经》之医道,并在医 术的实施过程中彰显医道的指导作用。具有一定临 床实践经历的人读 《黄帝内经》与初学中医者读 《黄帝内经》有本质的区别,前者要带着问题读, 带着思考读。正如孔子所言 : “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 ,带着问题学习 《黄帝内经》 ,应俯 而读,仰而思,才能有所得益。正如清代程钟龄 《医学心悟》所云 : “学者读书之余,闭目凝神, 时刻将此数语细加领会,自应一旦豁然贯通” 。只 有深思熟虑,用心领会,方悟经典韵味,真正领悟 《黄帝内经》之医道,领悟蕴藏于 《黄帝内经》中 的中医学思维方式,正所谓 “医者,意也” 。而这 一思维方式是通过长期的读书与临证,广泛摄取知 识,获得经验,然后潜心思索、反复推敲,从错综 复杂的现象中抓住肯綮,悟出事物的真谛,使自己 的认识产生一个质的飞跃。贾春华 [8 ] 指出读经典 的最高境界 : “是在与古人对话,真正的 ‘读经 典’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借 助文字符号与在另一个世界灵魂的交流” 。 《素 问·八正神明论》曰 : “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 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 昏,昭然独明” ,可以说是对读经典而有领悟状态 的最精彩论述。

4 读 《黄帝内经》做临床应该如何做?

读 《黄帝内经》做临床,明确读 《黄帝内经》 之如何读和读什么的问题,其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 做,因为只有学以致用,方显经典魅力,正如王永 炎院士 [4 ] 所言 : “治经典之学要落脚临床,实实在 在去 ‘做’ 。切忌坐而论道,真正把心思放在患者 身上,为患者服务,以患者为师。名医不是自封 的,需要同行认可,而社会认可更为重要” 。中医 学理、法、方、药一脉相承,学习 《黄帝内经》 的理法是掌握医道,应用 《黄帝内经》理论指导 组方用药是体现医道,正如杨友发 [7 ] 阐述自己读 经典做临床的体会所说 : “读经典做临床,重点体 现在理、法、方、药上。中医强调理、法、方、药 之相 贯,理、法、方、药 相 贯 于 ……,对 道 的 ‘悟’与 ‘仿’ ,……理、法、方、药中 ,‘理、法’ 是察 ‘道’明 ‘道’而知 ‘道’ ,是辨证的过程。 ‘方药’乃仿 ‘道’贯 ‘道’ ,为施治的过程” 。 目前临床诸多报道可以作为读 《黄帝内经》 做临床如何做的典范。如王庆其 [9 ] 报道,在 《灵 枢·四时气 》“邪在胆,逆在胃”理论指导下,从 胆胃关系诠释现代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机制,而 且临床上经常采用疏肝利胆、降逆和胃法,方以小 柴胡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加减化裁,取得 了不错的临床疗效; 并提出自己读 《黄帝内经》 做临床的体会是 “治经典之学,若实实在在运用 于临床,才能把经典理论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并 有所感悟; 先哲之理法,若活活泼泼应用于今病, 方见生命” 。笔者临床治疗一 3 岁小儿尿频案,四 诊合参后总觉思路不清晰,一诊从小儿发育角度考 虑,从肾论治,无效; 二诊受 《灵枢·口问》 “中 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的启示,补中益气汤加减, 3 剂而愈。又如周仲瑛先生通过对 《灵枢·经脉》 “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 则髦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 和 《素问·平人气象论 》“颈脉动,喘,疾欬,曰水” 这两段经文的研读,分析体悟出心力衰竭的病机特 点属于本虚标实,主要是气 (阳) 虚而瘀,水饮 上犯心肺。由于气 (阳) 虚血滞,脏腑气化功能 障碍,水液输布失常,体内水湿痰饮潴留,以致本 虚与标实互为因果,且尤以血瘀为其主要病理因 素。据此临床通常把温阳益气、活血通脉和祛痰 (饮) 利水作为心力衰竭的主要治法,用之于心力 衰竭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谈到自己读 《黄帝内经》做临床的感悟,周先生强调 , “多读 经典,用好经典,坚持以继承为基础,在继承中求 发展,在实践中再创新,学习中医经典是掌握中医 仁术的必由之路,而对经典领悟能力的提高,又需 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 [10 ] 。张珍玉先生 亦明确指出 : “对于经典理论的研究,不能为经典 而经典,为文献而文献,要学以致用,将经典理论 验之于临床,真正体现读经典,做临床的思想理 念” [1 ] 。

5 小结

读 《黄帝内经》做临床,是培养优秀中医临 床人才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做临床之所以需要读 《黄帝内经》 ,不仅是 《黄帝内经》中蕴藏着中医 的医理和医道,为中医学临床各科奠定了基础,更 重要的是通过读 《黄帝内经》来学习前人的经验 与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法,进而达到启迪中医思维 智慧,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推动中医学术发展 的目的。

参考文献

[ 1] 魏凤琴, 王小平, 张安玲, 等 . 经典是中医理论的源头 活水:张珍玉学术思想研究[ J] .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0(6):1207- 1208.

[ 2] 迟华基 . 内经选读[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5- 27.

[ 3] 王琦.“读经典做临床” 是造就新一代名医的必由之路: 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考试阅卷后的思考[ J] . 中 医教育, 2005, 24(2):81- 83.

[ 4] 王永炎 . 读经典做临床是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重 要途径[ J] . 辽宁中医杂志, 2005, 32(3):385- 386.

[ 5] 王永炎 . 为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开展读经典做临床 的读书活动[ J] . 中医杂志, 2007, 48(1):18- 19.

[ 6] 邢玉瑞 . 为什么要读经典[J] .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 22(5):1- 3.

[ 7] 杨友发 . 读经典做临床在于对医道的 “悟” 与 “仿” [ J] .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 25(9):1798- 1803.

[ 8] 贾春华 . 有关 “读经典做临床” 的认识[ J] . 中医杂志, 2007, 48(2):116- 117.

[ 9] 王庆其 . 沉浸浓郁, 取精用宏:读经典, 做临床的体会 [ J]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 15(5):362- 364.

[ 10] 周仲瑛 . 读经典, 谈感悟[ J]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23(5):273- 277.

(收稿日期:2016 -02 -23;修回日期:2016 -03 -16)
Tag标签: 黄帝内经(28)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