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中医大家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21-07-12
历代医家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颇为丰富,多从营卫阴阳、魂神髓魄、心、肝、肾、脾胃、痰、瘀、火等认识。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张恩树主任医师认为,脾、胃、大肠属于土脏,具有斡旋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为五脏之枢纽,“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胃实际包含了脾、胃、肠的功能。过饱过饥、饥饱无常、进食不规律、过劳过逸、作息紊乱及滥用药物等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脾胃损伤,影响阴阳交替而致失眠。在临床上脾胃湿热、食积内停、胃火炽盛、肝胃不和等均可归属于“胃不和”。脾胃为阴阳升降之枢纽,胃失和降,阴阳升降失司,卫气不能从阴而降从而失眠。脾胃经脉于心相通,若胃失和降,痰浊湿食郁热,循经上扰心神,神失安宁;胃气不降,心火不能下降交于肾水,心肾不交,以致不得安眠。
 
《内经》明确提出治疗失眠应补虚泻实,以沟通阴阳,使阴阳调和,并创立了“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认为此方能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得和而安寐。明代楼英《医学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清代张璐《张氏医通》亦引用此方。张恩树从脾胃论失眠,提出“和胃安神法”,正是宗《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之意,强调以和胃安神为要,助卫循行为本。胃和则阴阳升降相因,卫气循行有序,寤寐有常;胃和则神有所藏,寤寐自晓;和胃安神,神安瞑寐乃知。
 
曾治一患者,王某,男,45岁。患者自诉3年前出现乏力、纳差、尿黄等症状,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经保肝降酶治疗后,肝功能一直未恢复正常,谷丙转氨酶73~126单位/升、谷草转氨酶51~92单位/升。半年前又出现失眠,初起不易入睡,后渐加重。刻诊:心情抑郁,夜寐不宁,每晚只能入寐2~3小时,多梦易醒,不思饮食,脘腹闷胀不适,大便干稀不调,舌苔白腻,脉弦滑。诊断为不寐病(胃失和降、心神不宁、肝郁脾虚)治拟和胃安神,疏肝解郁。与半夏秫米汤加减,方用法半夏10克,北秫米30克(布包) ,酸枣仁15克,茯苓10克,茯神10克,陈皮10克,菖蒲5克,炙远志10克,夜交藤30克,合欢米10克,柴胡6克,焦三仙各10克,甘草6克。7剂,下午、睡前各温服1次。
 
二诊:食欲渐开,大便调,每晚入睡3~4小时。上方加龙骨20克(先煎)、牡蛎20克(先煎)、磁石20克(先煎)以镇静安神;香谷芽15克、鸡内金10克以健脾助运。三诊:自觉症状有改善,食欲增进,每晚入睡5~6小时。继服原方。四诊:食欲佳,每晚入睡7~8小时,复查肝功能示:谷丙转氨酶28单位/升、谷草转氨酶17单位/升。继服原方,并定期复查肝功能。后随访至今,未出现纳呆、失眠症状,复查肝功能未出现异常。
 
失眠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的伴发症状,而长期失眠又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影响病情康复。该患者失眠由对慢性乙肝病情的忧虑引起,属于“七情致病”,常能影响病情康复、易致肝功能异常。在治疗这类病人时,应进行心理疏导,注重情志调摄,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该病病机为温邪内蕴,侵及肝脾,一方面致脾失健运,内生湿浊,湿聚成痰,脾胃主中州,脾胃不和,魂不守舍。正如《素问·逆调论》云:“胃不和则卧不安”,“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脾失健运,循经上扰心神,心神不宁,导致不寐。另一方面致肝失疏泄,痰瘀交阻,以致心失所养、心神不宁,而见失眠。故治疗上以和胃安神、疏肝解郁为基本原则。
 
方中法半夏化痰安神、消痞散结;北秫米和胃安中,其汁浆稠润甘缓,能调半夏之辛烈。诚如《温病条辨》曰:“半夏逐痰饮和胃,秫米秉燥金之气而成,故能补阳明燥气之不及,而渗其饮,饮退则胃和,寐可立至。”陈皮茯苓健脾和胃、降逆化痰;夜交藤养心安神,与法半夏相配伍,可交通阴阳,使阳入阴而寐;菖蒲辛散温通、理气化痰安神,炙远志辛温行散,宁心安神,二药相伍为用,开窍启闭宁神之力甚强;合欢解郁安神酸枣仁茯神宁心定志、养血安神柴胡疏肝解郁;焦三仙健脾助运;甘草调和诸药,全方相得益彰,使痰化胃和、心有所养。二诊时,重用龙骨、牡蛎、磁石,以镇静安神,使夜寐得以安宁;香谷芽、鸡内金以增健脾助运之力。三诊、四诊服药后效如桴鼓,复查肝功未见异常,巩固治之。后随访,病情并无反复。
 
综上所述,和胃安神法治疗失眠,可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疗效颇佳。(王书韵 杨晓明 陶佳)
Tag标签: 失眠(311)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

栏目推荐

中药常识 保健验方 中药方剂 药膳食疗 穴道疗法 中医百科 穴位图解 疾病自诊 中医保健 医学图谱 医学书籍 药物手册 药酒秘方 自然疗法 性爱秘籍 运动健身 男人健康 饮食健康 求医问药 疾病专题 本草纲目 增高秘方 美容秘籍 减肥秘籍 奇方验方 疾病大全 中药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