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卷心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07-01

竹卷心

《中药大辞典》:竹卷心

拼音Zhú Juǎn Xīn

别名竹针(《生草药性备要》),竹心(《本草再新》)。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卷而未放的幼叶。清晨采摘。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竹茹"条。

性味《本草再新》:"味苦,性寒,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经。"

功能主治清心除烦,消暑止渴。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火伤,烧存性油调搽。"

②《本草再新》:"清心泻火,解毒除烦,消暑利湿,止渴生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2~4钱。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

备注几种常见的竹,其幼叶在民间一般均作竹卷心供药用。如广东地区习用粉箪竹的幼叶;四川民间习用慈竹的幼叶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竹卷心

拼音Zhú Juǎn Xīn

英文名Black Bamboo

别名竹针、竹叶卷心、竹心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的卷而未放的幼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hyllostachyl nigra(Lodd.ex Lindl.)Munro var.henonis(Mitf.)Stapf et Rendle 2.Bambusa tuldoides Munro. 3.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ro)McClure var.pubescens P.F.Li[Bambusa beecheyana Munro var.pubescens P.E.Li;Dendrocalamopsis beecheyana(Munro) Keng f.var.pubescens (P.F.Li)Keng f.]

采收和储藏:清晨采摘,鲜用。

原形态1.淡竹 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竿高6-18m,直径5-7cm,成长后仍为绿色,或老时为灰绿色,竿环及箨环均甚隆起。箨鞘背面无毛或上部具微毛,黄绿至淡黄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点和条纹;箨耳及其繸毛均极易脱落;箨叶长披针形,有皱折,基部收缩;小技具叶1-5片,叶鞘鞘口无毛;叶片深绿色,无毛,窄披针形,宽1-2cm,次脉6-8对,质薄。穗状花序小技排列成覆瓦状的圆锥花序;小穗含2-3花,顶端花退化,颖工或2片,披针形,具微毛;外稃锐尖,表面有微毛;内稃先端有2齿,生微毛,长12-15mm;鳞被数目有变化,3至1枚或缺如,披钍形,长约3mm;花药长7-10mm,开花时,以具有甚长之花丝而垂悬于花外;子房呈尖卵形,顶生一长形之花柱,两者共长约7mm,柱头3枚,各长约smm,呈帚刷状。笋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2.青竿竹 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植株丛生,无刺。竿直立或近直立,高达15m,径约6cm。顶端不弯垂,竿的节上分枝较多;节间圆柱形,竿的节间和箨光滑无毛。 3.大头典竹 植株木质化,是乔木状。竿高达15m。多少有些作之字形折曲,幼竿被毛和中部以下的竿节上通常具毛环,节间通常较短;箨鞘背部疏被黑褐色、贴生前向刺毛;释片基部较狭;释舌较长,长约5mm;小穗通常呈麦秆黄色;内稃背部被柔毛,脊上具较长而密的缘毛。叶鞘通常被毛;叶舌较长以及外稃背面被疏柔毛。花期3-5月,笋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淡竹通常栽植于庭园。 2.青竿竹多生于平地、丘陵。 3.大头典竹生于山坡、平地工路旁。

资源分布:1.淡竹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2.青竿竹分布于广东、广西。 3.大头典竹分布于广东、海南及广西。

性味苦;寒;淡;甘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心除烦;利尿;解毒。主热病烦渴;小便短赤;烧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治火伤,烧存性油调搽。

2.《本草再新》:清心泻火,解毒除烦,消暑利湿,止渴生津。

摘录《中华本草》

Tag标签:

上一篇:竹凌霄

下一篇:竹叶

栏目列表

鱵鱼

浏览:20次

鲻鱼

浏览:20次

鳟鱼

浏览:20次

鳣鱼

浏览:20次

鳣鱼肝

浏览:20次

鹧鸪

浏览:20次

鹧鸪脂

浏览:20次

鹧鸪脚

浏览:20次

鹧鸪菜

浏览:20次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