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全部导航ABCDEFGHJKLMNOPQRSTWXYZ

鬼笔

目录
“鬼笔”在《*辞典》
“鬼笔”在《中华本草》

 

《*辞典》:鬼笔

【出处】 《本草拾遗》

【拼音名】 Guǐ Bǐ

【别名】 朝生暮落花、狗溺台(《本草拾遗》)。

【来源】 为鬼笔科植物细皱鬼笔子实体

【原形态】 子实体发生之初,为卵圆形,长径约2厘米,白色柔软,有弹力,内部发达时,则外皮破裂,抽出条柄,高10~15厘米。全体极软,头部的菌盖呈钟状,朱红色,有细微的皱纹,表面有粘液,发恶臭;柄的上部淡红色,下半部白色。

【生境分布】 生于竹林等阴湿地处。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遗》:"主恶疮、疽、匿、疥、痈、蚁瘘等,并日干,末,和油涂之。"

②《纲目》:"研末,敷下疳疮。"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鬼笔

【出处】 出自《本草观目拾遗》:朝生暮落花,生粪秽处,头如笔,紫色,朝生暮死。菌从地出者,皆主疮疥,牛粪上黑菌尤佳。更有烧作灰地,经秋雨生菌重台,名仙人帽,大主血。《纲目》:鬼笔,此亦鬼盖之类而无伞者,红紫松虚,如花之状,故得花名。

【拼音名】 Guǐ Bǐ

【别名】 朝生暮落花、狗溺台、蛇卵蛋、狗鞭参、蛇头菌

【来源】 药材基源:为鬼笔科真菌红鬼笔的子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allus rubicundus (Bosc.)F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 子实体高6-20cm,幼期包于白色的肉质膜内。菌盖钟形,高1.5-3.3cm,宽1-1.5cm,顶端平截,中央有一穿孔,外表具网络和凹巢。表面覆盖以青褐色、粘而有臭气的孢体,菌柄圆柱状,橘红色,向下色渐淡,中空,海绵质。孢子椭圆形,透明,(4-4.5)μm×2μ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竹林或混交林地、路边或田野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南及辽宁、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 苦;性寒;有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生肌。主恶疮;痛疸;喉痹;刀伤;烫火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香油调涂。

【注意】 本品有毒,禁服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恶疮、疽、NI、疥、痈、蚁瘘等,并日干,末,和油涂之。

2.《纲目》:研末,敷下疳疮。

【摘录】 《中华本草》